-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庆医科大学0儿科中医重点
考试内容:
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选题、简答题、病案分析
名词解释范围: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四诊,病因病机,八纲辨证,治则治法,针灸
简答题: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四诊,病因病机,八纲辨证,治则治法
08五年制儿科 Lyc
导论
1.《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
2.《神农本草经》著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
3.张机(字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
4.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5,.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恒动观念
6.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与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
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7.辨证论治
含义
所谓“辨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搜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之间关系等,从而概括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所谓“论治”,又叫“施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2)关系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检验辨证正确与否的关键。
3)“症”与“证”的区别 “症”即“症状”,“证”即“凭证,证据”,又称为“证侯”.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出现的各种症状的病理概括。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它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也可代表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不局限于某一特定事物或现象,而是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或现象之中。
2.(了解)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功能亢奋的都属于阳的范畴;
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的都属于阴的范畴。
3(了解).阴阳的属性特点: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可分性
4. 阴阳的相互关系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5. 用阴阳说明病理变化: “阴阳失衡”作为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基本机理。
1)阴阳偏胜 包括阴偏胜和阳偏胜,指阴或阳的一方偏于亢奋的病理状态。阳胜,多指阳邪偏胜,表现为一派阳热亢盛的临床症状,故称为“阳胜则热”;阴胜,多指阴邪偏胜,表现为一派阴寒至盛的临床症状,故称为“阴胜则寒”。
2)阴阳偏衰 包括阴偏衰和阳偏衰,指阴或阳的某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因为阳虚,温煦功能低下,不能制约阴寒而出现的虚寒征象,故称为“阳虚则外寒” ;由于阴虚,无力制约阳热而出现的虚热征象,故称为“阴虚则内热” 。
3) 阴阳互损
4)阴阳转化
6. (了解)用阴阳来指导疾病治疗
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与协调,就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1)确定治疗原则
(1)损其有余:阴或阳的一方偏胜亢奋,尚未导致另一方的虚损,即单纯的实证,当损其有余;若已致另一方虚损不足,当补泻兼施。
(2)补其不足:阴或阳的偏衰或阴阳俱损,即虚证时应补其不足。
2)归纳药物性能
(1)归纳药性 (四气:温热寒凉)
(2)分析五味(作用很重要,要记住)
酸:能收、能涩, 苦:能泻、能燥, 咸:能下、能软; 辛 :能散、能行,
甘: 能补、能和、能缓.
7.事物五行属性归类表
五味 五色 五气 五季 五行 五脏 五腑 五官 五体 五华 五志 酸 青 风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爪 怒 苦 赤 暑 夏 火 心 小肠 舌 脉 面 喜 甘 黄 湿 长夏 土 脾 胃 口 肉 唇 思 辛 白 燥 秋 金 肺 大肠 鼻 皮 毛 悲 咸 黑 寒 冬 水 肾 膀胱 耳 骨 发 恐 8.五行相生: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资生、促进和助长作用。五行相生的规律和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循环往复不已。
五行相克: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抑制、约束和削弱等作用。五行相克的规律和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循环往复不已。
9.五行生克示意图
10.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虚则补其母”和“实则泻其子”
1)“虚则补其母”
滋水涵木法:滋肾养肝法或滋补肝肾法
2)“实则泻其子”
肝旺泻心法:是指用清心火以治疗肝火旺的方法。
11.根据相克规律制定具体治法
抑木扶土法:平肝和胃法或调理肝脾法。
藏象学说
1. 藏象的基本概念:
藏—藏(chang)也。
象—形象,征象;结构、形态。
藏象:人体脏腑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邢台前南峪生态游区空气负离子分布特征分析.doc
- 邢台市捷径教育考复习资料政治专题45个.docx
- 那些年,我们一听的内容.doc
- 邢台市小学英语班简报第一期.doc
- 邦马家居(画册划).doc
- 邳州市宿羊山高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doc
- 邮乐购线下销售统-邮乐支付卡操作手册v1.2.doc
- 邹荣不花钱养生六-养生从生命的原点形成前开始.doc
- 郁江3#桥墩钻桩基础施工方案.doc
- 郑卢五标人工挖技术方案.doc
- 注册验船师高频真题题库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高频题库带解析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考试必备资料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精选题库带分析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考前冲刺必刷题附答案2025.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3讲 生物技术与工程(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7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检测)(原卷版) .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3讲 生物技术与工程(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