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基于UV油墨光剂与颜料匹配的研究--3.17.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UV油墨光剂与颜料匹配的研究--3.17

UV油墨光引发剂与颜料匹配的研究 韩玄武 (长沙理工大学 410076) 摘要:UV油墨固化体系的关键组分是光引发剂,确定颜料的透光窗口是选择光引发剂的主要依据。文中阐述UV油墨的颜料包括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两大类,黑墨和白墨的颜料一般采用无机颜料,彩色油墨基本采用有机颜料。不同颜料对紫外光谱的吸收和发射不相同,其固化速率由于颜料不同也有一定区别,透明度高的颜料,由于紫外线透射率高,所以固着速率快,黑墨紫外线吸收能力较高,固化的最慢,白色颜料的强反光性也防碍了固化,四色印刷油墨光固化速率由慢到快依次为K、C、M、Y。UV固化油墨还必须考虑颜料对紫外光的耐受性,以及在紫外光辐射下,色相的稳定和颜料的迁移性。对于UV油墨中的白墨和黑墨来说,则需要很好的遮盖力和对光的吸收率。 颜料吸收紫外光时存在明显的光散射现象,对某一特定波长的光, 颜料微粒总有一个散射效果最强的粒径大小,我们希望UV油墨颜料粒子对紫外光散射作用最小。黑色颜料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收性很强,几乎找不到透光窗口,因此黑色油墨是UV油墨中最难固化的,但由于其遮盖力较强,较少用量就可获得满意的着色和遮盖效果,因而也弥补了光固化的问题。 UV油墨基本的颜色系列包括黄,品红、青、黑、白5色(其中白色在包装印刷中打底色)。生产实际中单一颜料难于满足生产要求,必须在现有颜色的基础上进行调色,以求获得所期望的色相。UV油墨的调色也是依据色料三原色原理进行,复合色相的调制遵从最少颜料品种的原则,配色采用的颜色越多,混合后饱和度就会降低。从UV油墨固化的角度来看,使用太多种类的颜料,将增加颜料与光引发剂的吸光竞争,甚至可能把原有的透光窗口封闭,不利于光引发剂的吸光,影响光固化速率和性能。 颜料对UV油墨影响的另一方面是阻聚问题。很多颜料分子结构含有硝基、酚羟基、胺类、醌式结构等,这类结构的化合物大多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或缓聚剂, 颜料耐溶性不好,溶解部份的色素分子就充当了阻聚剂的作用。同样, 颜料中杂质的阻聚作用也不容忽视,不同厂家的同种颜料可能含有不同的阻聚效果。 颜料对油墨体系粘度稳定性的影响也必须加以考虑,有的颜料含有活性氢等易形成自由基的结构,与树脂长时间接触,即使在暗条件下,也可能通过缓慢的热反应产生自由基,导致油墨粘度逐渐增加,直至油墨不能使用。 3 光引发剂的选择与颜料匹配 3.1 光引发剂的光屏蔽现象 基于颜料吸收和反射作用,部分紫外光被屏蔽,导致光引发剂无法有效吸收光射线,极大降低了油墨的固化结膜速率或不发生固化结膜。解决颜料干扰光引发剂激发的问题,涉及到对油墨体系光引发剂的选择,即寻求光屏蔽影响最小的光引发剂。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当光引发剂的吸收光谱完全被某种颜料的吸收光谱覆盖后,则该着色体系无法有效吸光,导致油墨难以固化。通过研究我们还发现许多颜料在其吸收光谱上都存在吸光相对较弱的透光窗口。如果利用这些透光窗口,选择与其匹配的光引发剂做为油墨成分,能够消除或减少上述油墨固化的影响。图1[6]表示的Y、M、C三色油墨的吸收光谱,可以看到在320-420nm有效紫外光范围内,它们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弱吸收性。 图1、三原色油墨的吸收光谱 Figure 1 Tertiary color printing ink absorption light 图2所示为高活性的光引发剂(α-胺基酮)[2,7],这类光引发剂吸收波长范围较大,故有较高的吸光度,其与硫杂蒽酮光敏剂配合使用,能获得更强的吸光能力,由于其优异的光引发性能,常用做高档有色体系显示性能的引发剂。 图2、α-胺基酮光引发剂紫外吸收光谱 Figure 2 Aminoketone light initiator ultraviolet absorption light 3.2 影响油墨固化速率的因素 影响油墨固化结膜的速率主要还有油墨的厚度。不同谱带的光源,颜料的光射等因素。 3.2.1 墨膜层厚度对固化速率的影响 墨膜层厚度对光固化速率有很大的影响;油墨越厚,固化速率越慢。油墨厚度的增加,无论对哪种颜色油墨都会极大幅度的降低光固化速率,改善这种情况涉及到多种光引发剂的组合问题。其有利因素为: ①光引发剂的组合使用可相应的降低油墨成本,极大增加了性价比。 ②拓宽光引发剂的吸光范围,适应油墨的透光窗口位置或强度的变化。 ③不同光引发剂的组合,按各自性质,可分为提高里干性能的主引发剂和提高表干性能的助引发剂,其固化速率远大于各类引发剂单独的使用[8]。 3.2.2 紫外光源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紫外光源,主要是根据光引发剂的吸收峰位置于油墨颜料透光窗口匹配情况考虑。光引发剂吸收峰于光源主要发射谱带交叠的越多,对光引发剂有效辐射的强化程度就越高,提高油墨固化速率的效果就越好。 3.2.3 颜料对固化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owy2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