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中华文与民族精神 2015.1.16.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中华文与民族精神 2015.1.16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015.1.16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A.孔子的“仁政”思想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者所借鉴 B.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多 C.文化具有继承性 D.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被本土化 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重要标志。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 C. D. A.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B.汉字对于展现人类的精神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C.汉字是中华民族血脉传承的文化符号 D.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4.中国结,全称为中国传统装饰结,是中华民族流行千载的手工编织艺术品。其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华人圈里广为流行。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中华文化已被世界各民族所接受 ④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5.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 A.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 B.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C.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 6.“横平竖直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紧密相连,汉字的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从形意到声韵组合都极富美感,这在世界文化领域是绝无仅有的。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 B.具有包容性 C.博大精深 D.具有地域性 7.元稹诗有句云:“狮子摇光毛彩竖,胡姬醉舞筋骨柔。”胡舞风行于唐代朝野,胡舞的传入引起了中土乐舞的变革,对中国后来的舞蹈和戏剧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告诉我们 ①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 ③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最近一段时间,汉语中夹杂外语词的现象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有专家表示,汉语中大量使用外语词,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整与和谐,破坏了汉语的“纯洁”,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不利于汉语的健康发展。这种观点,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例如你不赞同专家观点,其理由是 ① 以包容的心态吸纳一些外语词,可以增强汉语的表现力 ② 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文明成果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 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④ 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敲合,走向同一 A.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③④ 9.“台湾特色庙会”在福州、厦门、泉州三地同时举行,并安排了台湾特色小吃与名优特产品展销,这一安排 ①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促进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③说明了两岸交流以文化交流为主 ④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10. [2014·天津卷] 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  )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D.2013年国产优秀电视剧《苍狼》《特种兵》《老有所依》等创作都取材于历史和现实活,贴近群众、反映时代、弘扬主旋律,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这说明 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③满足人们文化需求是检验文艺创作的根本标准 ④我国文艺创作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A.B.③④ C.①④ D.②④ 12.在每年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全国各地都会以

文档评论(0)

qnc8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