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田 芳,苏州,2015 2014至2015年的中国股市真可谓是大起大落。 自2014年中的2000点一路飙升至5178点,用时一年,涨幅250%。 6月开始从5178点暴跌至8月的2800点,用时仅2个月,跌幅近50%。 时间之短,速度之快,相信让很大一部分民众都始料不及,损失剧痛,印象深刻。 这其中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行为也是起到了不小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证监会7月8日发文禁止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半年内在二级市场减持股票。不得已将原本在商业伦理范畴的问题上升至法律的层面,运用法律的手段来控制。后续也查处报道了一系列违反新规的企业。 2002年至2004年间,德隆系、科龙系、托普系、斯威特系、鸿仪系、朝华系等民营资本的集团的迅速崛起,随后又纷纷崩盘,集中反映了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这一行为。 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行为是现代公司治理面临的巨大问题,掏空行为在给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带来损失的同时,也使得商业伦理、金融诚信体系受到挑战,无法取得国际公信度,让我们的股市真正纳入国际金融体系。 如何遏制大型企业集团中控制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侵害 , 再度引起世人的关注。如何构建全社会的诚信机制 , 再度成为讨论的热点。 利益相关者与商业伦理 控制权收益与诚信义务 不道德控制与 “ 掏空 ”行为 ( 一 ) 利益相关者与商业伦理 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是指一项商业行为中涉及利害关系的人群、团体或组织机构。 商业伦理的界定: 人们在追求商业利益过程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 , 即 : 商业活动以追求利益为目的 , 但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时不得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 二 ) 控制权收益与诚信义务 控制权收益:由于掌握了企业控制权而获取的收益 。 共享收益+私人收益 控制性股东利用控制权改善企业经营和管理 , 增加企业价值 , 从而获得由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分享的收益属于控制权共享收益。 控制性股东利用控制权攫取的将其他利益相关者排除在外而独自享有的收益属于控制权私人收益 。 诚信义务:注意义务+忠实义务 注意义务是指受托人在处理受托事务时 , 应尽如同一个谨慎的人处于同等地位与情形下对其所经营的事项所给予的注意一样的谨慎义务。 忠实义务是指受托人不得从事有损于委托人利益的行为。 控制性股东的诚信义务是指控制性股东在处于控制地位或行使控制权时 , 对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所应承担的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 ( 三) 不道德控制与 “ 掏空 ”行为 不道德控制: 控制性股东违背商业伦理和诚信义务的原则和规戒 , 通过控制权的行使 , 不惜侵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 为自身攫取私人收益的现象。 “ 掏空 ”行为: 控制性股东的 “ 掏空 ”行为属于典型的不道德控制。 主要指控制性股东利用所掌握的控制权 , 将公司资源转移到自己手中的行为。 “ 掏空 ”行为的主要方式: 控制性股东通过频繁抛售转移股权套现 控制性股东侵占公司的发展机会 有利于控制性股东的转移定价 以非市场价格将公司的资产出售给控制性股东 “ 掏空 ”行为的主要方式: 用公司资产为控制性股东提供贷款担保 稀释中小股东权益 通过并购等途径将资源从他们具有低现金流权的公司转移到他们具有高现金流权的公司 向代表控制性股东的高管人员支付过高的薪水 金字塔式股权结构加大商业伦理及诚信风险 大股东“一股独大”。“一股独大”是指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单个股东拥有的股权能够对公司施以绝对控制。 大股东很容易根据“一股一票”的原则合法地操纵上市公司股东大会,使股东大会从一个民主投票决策的机构演变成为大股一票否决的场所和通过种种手段掏空上市公司、合法转移上市公司利益的工具,小股东的利益无法通过股东大会内部“用手投票”的方式得到保护。 控制性股东诚信义务与董事、监事及高管人员诚信义务合二为一 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外部监管不力。 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是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的“三驾马车”。 中国的资本市场中 , 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被控制性股东把持的现象十分普遍。 股东大会由于只有大股东参加,董事会的任何决议都能够在股东大会上通过,股东大会不仅没能起到对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作用,而且使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合法化”了。 脱离商业伦理与诚信约束的内部资本市场风险巨大 内部资本市场的主要职能在于资金在集团内部的融通和投放。 作为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的连接口。 如果内部资本市场运用得当 , 应当能够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 提高集团的经营效益。 如果控制性股东违背商业伦理与诚信义务 , 则可能置上市公司利益于不顾 , 把上市公司当作 “ 提款机 ” , 一味利用上市公司 “ 圈钱 ”。 表现为通过上市公司进行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