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当代修桥人黄培基(修改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当代修桥人黄培基(修改好)

记代桥 黄丽蓉 他没有天神的帮助,凭靠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实践的工作经验,用自己的双手扛土方建水利,垒泥灰建农场,围垦造海堤,用这双手为晋南父老架起两岸的友谊,他就是现代愚公造桥人——黄培基。 从小喜爱建筑行业的黄师傅,在父亲的影响下立志为天下百姓修桥造路,他虽只有初中文化,却有专家的水平。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个现代造桥人。在老同学的引领下,我们驱车来到安海田坑村老黄师傅家,我们刚到村口,远远地就看到他已在小路口等候。他热情接待我们上楼,还没等我们开口,他就边切茶边滔滔不绝地讲述起十七八岁时,就开始介入建筑这行业的故事,虽已年过77岁的他,精神面貌非常好,思路清晰,热情、好客、见谈。 1974年—1978年四年间,黄师傅参与 “安平桥”三次修复工程。由于安平桥历经800多年的沧桑,古桥损毁越来越严重,1974年,桥中开始断塌造成水头与安海人们来往中断,好心人找来两条木条暂时架起通往。不久桥墩陆续坍塌至五墩,一时间断隔两岸来往。为了方便来往百姓,中亭港海面出现由安海群众自发建置的几艘摇撸木船,暂时解决了两岸人们来往的困境。记得童年时我时常要走过桥到水头走亲戚,桥断了,我和俩个弟弟也和大家一样,要到水头必须走到中亭港再搭船过渡,每搭乘一次需付1毛钱的纸币。那时候搭船过桥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一件很好玩又很趣味的事情,于是我和小弟都会找借口向外婆要钱到水头去,钱拿到手,我们姐弟仨就连蹦带跳直奔达渡口。来来回回乘搭过数十次的人力船,每一次的心情总是阳光灿烂的,特别是站在船头可以清楚观光到海面上波涛在荡漾。张潮时,水面很宽,一毛钱可以站在船上久久的看那变化多端的水波纹:潮退时,水面虽然只剩下一条水沟状的流水,要上船前必须走上一段泥土路,当走在那软软滑滑的泥土上,身体摇摇晃晃差点摔倒的趣味样我们是何等的开心,那种乐在其中你是无法享受到。然而,当我们看到车装肩挑货物的匆匆过客的不便和无奈时,我们又期盼人们能尽快结束搭渡的日子。私人木船组织服务大概持续有一年左右。 黄师傅第一次修桥是在1976那年,那时桥墩断塌三孔,为了方便两岸来,当地政府特向晋江县交通局申请1万元补助,安海木材公司提供几十方的木材原料,由黄师傅开始着手建起一条长27米,宽1.5米的木桥。尽管木桥面的栏杆扶手尚未完工,就开始通车行人。这木桥就这样方便来往群众长达两年之久。 木桥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血气方刚的黄师傅矢志不移,凭借满腔热血,在一次为家乡修筑石桥。 1978年古历3月,安平桥在地区政府的重视下,由县文化局下拨8万元建桥资金,(实际上只花费6万元。)修理建设安平桥正式动工,计划10月1日应完工,这是第三次修桥。为了保证如期完工,黄师傅亲临现场带领着一支40左右人,平均年龄30左右岁的青年日夜加班,为了保证修桥质量,黄师傅靠已有的经验,认真细致地做好一系列工作,掌握了古桥体的基础结构,他亲自下水探桥墩的深宽,那时正是清明谷雨最冷的气候,寒风刺骨吓不了黄师傅的硬骨头,站在没过腰的海水中连续工作几个小时,建桥工地上的人,没有一个不被他的行动所感动,就连过路人都驻足为下水的弟子祝福求平安。仅几天,工地上的义务工从几十人壮大到近100人。想起工地上壮观建桥气氛的场面,黄师傅动容地说:“建桥用的长石条太重,搬运不动,他们就设计一辆自制车(八一厂帮他们特制成的)把一条条长石头一点一点儿地向前拉,夜幕已经降临,拖石头的自制车依然在转动;几十的吨水泥,要一袋袋从几公里远的地方靠人力从桥上接力搬运,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把这桥修好了,真是奇迹!”他说,奇迹还不止这些。近百人在工地上是馒头配姜汤为食,为了修桥搬石头,有人十个手指甲脱落了六个、七个;有的手臂青一块紫一块;双手的血泡;有的眼睛被海水浸得通红通红的;施工又要跟随海水涨潮退潮而风餐露宿。见到这些,当地群众便主动给工地上送茶水饭菜,晚上施工时还自发500光的电灯。 是啊!众人拾柴火焰高,安平桥的第三次修建比原计划还提早三天完工。黄师傅三次修建安平桥大多是半义务性质,他的付出得到地区级到镇级有十几次奖励。他认为:“我修桥是为了大家方便,不是为树碑立传。”他还说:“我不想攒钱,我靠劳动吃饭钱够用就行了,人得做点积德的好事,心里才舒坦。 我们不禁对黄师傅热心公益,造福桑梓的高尚精神肃然起敬。虽然安平桥的碑记中没有留下他的芳名,但他为家乡修桥的事迹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2011年5月2日修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