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琦君《髻》中的消极人生哲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琦君《髻》中的消极人生哲学

论琦君散文《髻》中的某些消极哲学 【摘要】琦君的散文《髻》将一个家庭婚姻悲剧写得哀婉优美,但文中流露出的某些消极哲学值得探究,比如母亲的自我封闭、散文对矛盾根源的掩盖与消解等。这些固然来源于琦君的本性基础,以及她所浸淫的文学与哲学基础,但仍使作品的思想价值打了一定折扣。 【关键词】琦君 髻 消极哲学 自我封闭 掩盖矛盾 妥协美化 琦君作为“20世纪最富有中国风味的散文家”,其至情至性、温柔典雅的文笔让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她著名的散文《髻》,用含蓄隽永的优雅语言,将一个家庭婚姻悲剧写得哀而不伤、婉约优美,抒发了韶华易逝、人生无常这一人类的永恒叹息。然而,在沉醉于散文呈现的古典美学、感动于作者的宽容胸怀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文中流露出的某些消极哲学。 首先是母亲的自我封闭以及琦君对此的弱化。琦君的母亲是个普通的乡下妇女,与受过良好教育、身居高位的父亲存在着天壤之别。母亲如果能尽力改变自己以弥补这种差距,那么她也不至于落入之后的悲伤结局。然而,母亲却固守着从乡下带来的传统生活方式。散文一开头就提到母亲的头发是又黑又长的,这本可以成为吸引父亲的资本。可是她却坚持着乡下的愚昧习俗——每年七月初七才洗一次头,这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恐怕是天方夜谭。所以平时她的头发总有难闻的“油垢味儿”,还梳成一个“不像样子”的“尖尖的螺丝髻”,这实在不能跟“美”沾边。而从大城市来的姨娘,“她的皮肤好细好白,一头如云的柔鬓比母亲的还要乌,还要亮。两鬓像蝉翼似的遮住一半耳朵,梳向后面,挽一个大大的横爱司髻,像一只大蝙蝠扑盖着她后半个头。人世的爱、憎、贪、痴,无动于衷 但不得不说的是,旧式婚姻制度是时代的糟粕,它带给女性的伤害不是通过原谅、宽容就能治愈的。琦君用饱含温情的文字建立了一个几乎没有矛盾的博爱世界,这固然“出自她真挚敦厚的禀赋气质,也得力于她深受儒家忠恕之道影响的老师的教诲,还有饱沾慈悲为怀佛家色彩母亲的感染”,却也是她对无情现实的妥协和美化,在一定程度上使散文的思想价值打了折扣。这是我们在总体肯定琦君的文学风貌时不能不注意到的。 参考文献: A.著作类 琦君,《钱塘江畔·细说从头(代序)》[M],台北:尔雅出版社,1980。 曹惠民,《台港文学教程》[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 B.期刊类 1、徐学,《当代台湾散文中的生命体验》,厦门:《台湾研究集刊》,1995.1. 2、邓倩,《梳不透,青丝云髻几多愁——品读琦君散文 》,《名作欣赏》,2010.1. 3、危卫红,《对比中一声长叹——琦君散文 的再解读》,《山花》,2012.2 曹惠民,台港文学教程[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第10页 琦君:《钱塘江畔·细说从头(代序)》,台北:尔雅出版社,1980,第4页 徐学,《当代台湾散文中的生命体验》[J],厦门:台湾研究集刊,1995年1期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