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郑葆芬教授科技档案集读后感
附件3郑葆芬教授科技档案集读后感
潘銮凤博士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子生物学教学实验室主任
上海市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
这本《郑葆芬教授科技档案集》的编委会是由多层次年龄的教师组成。我要比郑葆芬老师的年龄少40多岁。她是我老师的老师。因为我的老师是施永德教授(他也是本册编委会的成员)、曹式芳教授、单易非教授这一代,而他们的老师就是郑葆芬教授。我从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毕业,就留校任该校的生物物理学教研室的助教,也是曹式芳教授培养的研究生,后赴美国继续攻读学位,由施永德教授在1997年把我从美国普陀大学引回至本校从事教学和研究至今。通过这本资料的编辑和阅读,再加上我所在生物物理学教研室老师们的言谈,我充分地了解到,像郑葆芬教授这一辈老科学家艰苦创业的历史和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这一代学习的。郑老师能够在极其困难条件下,看到光明的方向,并坚持向前行走着。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那个时候沃森和克里克刚刚用X线衍射技术确定DNA的双螺旋结构,分子生物学刚刚起步,她就带领她的学生们进行了“X射线对大白鼠胸腺和脾脏DNA氢键破坏作用”的研究(发表于1963年“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上”)。在那个年代整个上海第一医学院系统,还没有一台冷冻的离心机,而用普通离心机抬进冰库,而她与她的学生穿了棉袄在冰库里完成DNA的提纯工作,而获得的基本参数与国际报道结果完全符合。这种克服困难攀登科学的精神,正是我们现代年轻人所缺少的。如果我们年轻的一代既具有现代的先进的仪器设备,再加上老一辈的艰苦奋斗创业精神,在科学研究上,就一定会做出更加优异的成绩来。在那个时代里,整个中国由于天灾人祸,在食品上缺乏,在束紧腰带的饥荒状况下,还能够坚持着做这种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老科学家们竟具有如此坚忍不拔的精神,真是值得我们这一代诚实地学习的。由于那个年代的分子生物学,仅仅是一个胚胎之初,整个医学系统承受到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传统观念的统治,这种DNA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得不到当时旧有传统学科的支持和理解,而处于孤立地位,要承受其孤立和反对的舆论压力。但是科学的光明方向,不是被旧有观念所控制。而在今天:那一个基础医学学科,不论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寄生虫学、细胞学、组织学不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核酸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而临床医学学科,包括内科学、外科学、肿瘤学、神经科学、传染病学、中医学、儿科学、老年学也常常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核酸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郑老师是我们医学界中最早提倡从“DNA→RNA→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来研究医学的科学家。我自从施永德教授1997年引进我回国以后,我校、院专门地成立了分子生物学教学实验室,负责整个医学院系统的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的培训,这是一个继承和发扬郑老师所指引的方向在继续前进着。不幸的是郑老师在文革中曾遭受工、军宣队的批斗,因此她的科学团队被打散,科研思路被冲击。文革中她的丈夫老干部陈向平被打成反革命含冤整死(直至文革结束,平反恢复其名誉地位),她带着3个未成年女儿维持家庭并负责教育她们成才成长。在这种困难的年月里,文革中她仍坚持科学研究,运用“DNA→←RNA→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第二法则,运用免疫核糖核酸治疗肿瘤;文革结束以后,回到我们生物物理学教研室继续领导生物物理学教研室,在60多岁的天命之年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朱益栋、程立教授合作,阐明了白血病病毒RNA逆转录造成小白鼠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分子生物学论文,荣获了中央卫生部的4个大奖。她能够如此地“含笑面对困难”,坚持并领导我们走分子生物学光明科学大道,她给我们后生人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灵魂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知识的传授和启发于下一代,二是以廉洁做人的榜样造就下一代。郑老师两个方面都做到做好了:知识上,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看准所指引我们“分子生物学之路”,是今日我国医学、生物学、农业、畜牧业尖端科学家人人在走之道;在培养人上,他所带出的青年教师施永德、曹式芳、单易非等,是我的老师,均是我们教研室的学科带头人,她与他们将终身献给“上医大”的生物物理学科事业,更加值得指出的是,郑老师住的房屋是她的丈夫单位给的,她除了“上医大”发给她的工资以外,无其他收入。他已经将她的94岁前身全部贡献了“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事业”。她的一身是“科学的一生”与“廉洁的一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四川盆地课件.ppt VIP
-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解读 九年级下第二章 物联网.pptx VIP
- 【人教新版】七上第三章 第二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课件.pptx VIP
- 第7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VIP
- DB50∕T 1786-2025 门诊安宁疗护服务规范.pdf
- 《蒙牛企业介绍》课件.ppt VIP
- 学生的学习风格.ppt VIP
- 9706.1有源医疗器械检测用-GB_T 42062-2022风险管理报告.docx VIP
- 苯甲苯冷凝器工艺设计(课程设计).doc VIP
- 8、第八单元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教学课件)四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作文(统编版).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