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阳跷脉治疗偏头疼验案1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刺阳跷脉治疗偏头疼验案1则

针刺阳跷脉治疗偏头痛验案1则 王青青1,郭栋2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级研究生,山东 济南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山东 济南250014)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反复发作性血管神经性头痛,主要表现为单侧和 或 双侧搏动性头痛发作,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中医理论认为偏头痛属于“头风”、“脑风”、“偏头风”等范畴,针灸对于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疗效。偏头痛的传统疗法大多认为涉及经络主要为少阳经,其病因病机是风、痰、瘀和正虚等多种因素导致发作,故选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的胆经穴风池、三焦经络穴外关、胆经合穴阳陵泉、胆经原穴丘墟等特定穴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同时临床上还有针刺头四关穴(取双侧太阳穴和风池穴), 方法多种多样。笔者在临床上发现一例按阳跷脉循行的偏头痛针刺后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王芳,女,24岁。因左侧头部胀痛半天,于2013年11月18日前来就诊。患者几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左侧头部胀痛,伴内眼角胀痛发涩,视物不清,轻微恶心。一开始感觉两眼视野中有光,像是被太阳晃到,视物不清,后渐渐转为内眼角胀痛,并联系左侧头部,直至左后脑胀痛不已,像有一条线牵引,另伴轻微恶心,六脉浮滑紧明显。 诊断:为阳跷脉病和膀胱经病。 治疗:针刺右侧至阴和申脉。按揉项部两筋间。 治疗效果:针刺右至阴后,前侧头痛稍觉好转,眼内角疼痛稍觉缓解,仍然胀痛,后侧头痛没有减轻。针刺右申脉,后侧头痛减轻大半。按揉项部两筋间后所有症状消失,只余眼内角有轻微胀痛。 预后:患者回去休息后偏头痛没有复发,内眼角轻微胀痛消失。 按:1、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上额交头顶,从头顶入颅,分布于脑,在天柱穴又分支入脑。《灵枢·经脉》篇:“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灵枢·寒热》篇:“足太阳有通项入脑者。”患者疼痛起于目内眦,并连前侧头痛,故辨为膀胱经病,针刺右至阴后,前侧头痛稍觉好转,眼内角疼痛稍觉缓解,仍然胀痛,后侧头痛没有减轻。 2、阳跷脉由膀胱经的申脉穴分支,循外踝后缘上行于下肢的外侧面,经髂骨上棘至肋下缘,从肋下缘继续沿体侧上行,经过肩胛外侧至肩髃穴,又经巨骨行颈前两侧。上行经下颔,在口角外侧直上至目下,斜行至内眼角,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会合。由内眼角起上行头侧下行至风池穴,由风池穴进入颅内分于脑。患者病起于目内眦,并联系左侧头部,直至左后脑胀痛不已,像有一条线牵引,其实是按着阳跷脉循行路线的病变,因此针刺右申脉,后侧头痛减轻大半。 3、《灵枢·寒热病》篇:“足太阳有通项入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头目苦痛,取之在项中两筋间。”因此,帮患者按揉项部,项后两筋中间靠左筋有一点压痛,按揉后所有症状消失,再按压痛处疼痛不明显。后只余眼内角轻微胀痛。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王青青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6369号 邮编:250014 联系电话:1座机电话号码91 邮箱:wangqingqing2546@126.com 第二作者:郭栋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42号 邮编250014 联系电话:1座机电话号码88

文档评论(0)

juhui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