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利用半透膜被动采样技术(SPMD)
利用半透膜被动采样技术监测黄河兰州段典型有机污染物
徐 建,钟 霞,王 平,汪 磊,董军兴,戴树桂*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071
摘要:利用半透膜被动采样技术(SPMD)和固相萃取技术(SPE)对黄河兰州段八盘峡、包兰桥等六个监测断面的几种典型多环芳烃(PAHs)和壬基酚类(NPs)物质进行了采集测定。结果显示所选取的几种目标污染物在各监测点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其中,几种PAHs在监测点水样中SPE测定的浓度为0.04~21.57 g·L-1,而在SPMD 中的浓度为842~99139 g·L-1,富集倍数达到了103~105;NPs在监测点水样中SPE测定的浓度为0.04~2.10 g·L-1,在SPMD中的浓度为80-81394 g·L-1,富集倍数达到了103~104。利用SPMD数学模型,根据污染物在SPMD类酯中浓度推算出的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平均浓度值,和利用SPE测得的水样中污染物的实际浓度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该实验研究为发展SPMD技术作为黄河中有机污染物的常规监测手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半透膜被动采样;黄河兰州段;有机污染物
中图分类号:X8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6)03-0481-05自1993年Huckins等发明了使用低密度聚乙烯或其他微孔聚合物做成薄层长带,内封中性类脂(如三油酸甘油酯),用于采集环境中亲脂性有机污染物的半透膜被动采样技术(SPMD)之后[1],其在环境监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使用。SPMD是一种内置非极性溶剂,允许水中非极性分子以被动扩散方式进入的装置,该技术模拟了有机化合物经生物膜从水相到生物有机相的分配平衡过程,检测结果能体现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较之通常采用的水体中污染物监测方法所得的样本数据为瞬时值,重现性和代表性差,某些痕量有毒有机污染物由于浓缩倍数不够而无法检出等缺陷,SPMD技术克服了上述不足,在被动采样同时考虑时间权重,可以实现长期连续监测,从而使采样结果具有环境整体的代表性。有实验证明该技术对亲脂性有机物的富集倍数可高达105,而且样品的前处理相对简单,易于保存而且处理分析的成本较低[2]。
国内已有研究者将SPMD技术用于运用于淮河[3]、洋河[4]及海湾[5]有机污染物富集测定的研究,但未见将其应用于黄河这样高泥沙含量,大流量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监测。黄河兰州段西起八盘峡大坝,东至安宁渡,全长219.7 k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15.3亿m3,约占全河的50%以上,年平均流量103m3·s-1,平均含沙量2.83 kg·m-3,年平均气温为7.7 ℃[6]。该河段不仅是所流经城镇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供水水源,同时也是排污密集区,在兰州市排入黄河水体中的各种有机污染物中,可检出多环芳烃、酚类、酞酸酯、石油类等污染物[7-8]。其中多环芳烃具有较强的致癌性,某些酚类则具有内分泌干扰功能,长期暴露于含有这些化合物的饮用水时,即使在含量很低的情况下也会对人群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研究首次将内装三油酸甘油酯的半透膜被动采样装置应用于黄河兰州段,进行多环芳烃和壬基酚类污染物的采集监测,并与常规监测方法所得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该方法在黄河中应用的可行性。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
Waters1525 HPLC(Waters 公司,美国), Waters 2475 荧光检测器,Waters W21081N 007 氨基柱(μBondapak 3.9 i.d.×300 mm, Waters公司,美国),旋转蒸发仪(RE-52AA,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Waters OasisTM HLB固相萃取柱(Waters公司,美国)μm,不含任何增塑剂和其他添加剂)经环己烷浸泡36 h去除杂质后,切割成91.4 cm,内装1 mL纯度≥95%的三油酸甘油酯,将两端口热封,置于密闭容器内,冰柜中保存(-20 ℃)。
SPMD的外部支撑结构采用不锈钢制作,圆柱体框架,高25 cm,直径20 cm,内竖10根相对应的不锈钢柱,柱直径0.5 cm,采样时将SPMD环绕在钢柱上,最外圈用不锈钢网围住,以防止采样时SPMD遭到石块或鱼蟹侵袭而破损。
1.2.2 采样布点
采样在2003年11月进行,自兰州八盘峡至什川桥的黄河水段上设置了六个监测点,并利用GPS定位仪对各采样点进行了准确定位。其中1号点位于八盘峡大坝处(36°08′41″N,103°25′18″E),2号点位于兰维厂排污口下游约百米处(36°10′23″103°27′2″E),3号点位于兰炼管道桥(36°06′10″N,103°40′21″E),受兰州炼油厂污水排放影响,4号点位于市内中山桥(36°03′51″N,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