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郑蒲港区总体规划论文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doc
巢湖港和县郑蒲港区总体规划
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
(送审稿)
目 录
1.腹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
1.1 港口地理位置 1
1.2 港口腹地范围 1
1.3 腹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 2
1.4 腹地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及特点 8
2.巢湖港总体规划简介和郑蒲港性质、功能 12
2.1 巢湖港总体规划简介 12
2.2 和县郑蒲港区性质与功能 13
3.腹地经济发展对港口运输需求分析 15
3.1 安徽省经济发展趋势 15
3.2“安徽省会经济圈”经济发展趋势 16
3.3 腹地交通发展趋势 16
3.4 经济社会发展对郑蒲港运输需求分析 21
4.郑蒲港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 24
4.1 郑蒲港腹地吞吐量现状及特点 24
4.2 港口总吞吐量预测 27
4.3 郑蒲港吞吐量预测 32
4.4 主要货类吞吐量预测 33
4.5 集疏运量预测 39
1.腹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1 港口地理位置
郑蒲港位于安徽省巢湖市和县,长江黄金水道的北岸,水路距南京48公里,距上海440公里。朔江上行到武汉685公里,重庆1959公里。陆路距合肥110公里,六安160公里,巢湖60公里,距南京80公里。
郑蒲港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和马鞍山、芜湖一江之隔,是沿江产业带和沿长三角空间对接带的交汇点。既是安徽省距长三角最近的区域之一,又是安徽省委省政府为接轨长三角打造的安徽沿江开发重点区域之一。随着交通基础设的改善,马鞍山大桥、南京三桥、江北高速、滁黄高速的建设,郑蒲港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1.2 港口腹地范围
根据港口腹地划分的理论和巢湖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流量流向以及未来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建设规划,确定以安徽省省会合肥经济圈为郑蒲港的直接腹地。包括合肥、巢湖、六安三市。间接腹地为安徽全省。
直接腹地内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矿藏30多种,铁矿石英石、明矾石、石灰石和石膏矿等储量巨大。境内有木本、草本植物3800多种,各类水陆栖生脊椎动物500多种。盛产110多种名特优稀农副产品和1400余种中药材。巢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盛产大米、油料、棉花、蔬菜、家禽、水产品,“巢湖三珍”(银鱼、白米虾、螃蟹)享有盛誉。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国民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发展,1990年-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高于同期全国年均增长速度。三次产业结构由1900年的37:38:25,调整为16.7∶43.3∶40,第一产业比重明显降低,第二、第三产业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多年来生产总值第一产业一直位居全国第8-9位,粮食总产量位居全国7-8位,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6-8位。200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1-1。
200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表1-1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2860.7 9.8 油料 261.6 -3.3 棉花 37.1 19.4 水果 733.6 3.1
经过多年努力,安徽省工业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冶金、煤炭开采和洗选、电力、石化、建材、汽车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家电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2006年全省37个工业行业生产均保持增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增长6%,发电量增长13.2%,钢、成品钢材分别增长17.2%和16.1%,十种有色金属增长35.6%,汽车增长36.5%,家用电冰箱、房间空调器分别增长17%和20.8%。2006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1-2。
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2006年进出口总额12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3%。其中,出口68.4亿美元,增长31.7%;进口54.1亿美元,增长37.7%。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增长34.2%,占全部出口的比重由上年的33.4%提高到34%。从出口经营主体看,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增势强劲,分别增长45%和39.7%。 2006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92家,比上年增长40.6%;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5亿美元,增长60.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9亿美元,增长102.4%。合同外资额5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增多,来皖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增加到35家。
2006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表1-2
?产品名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家用电冰箱 万台 627.4 17.0 房间空调器 万台 571.1 20.8 原煤 万吨 8152.1 6.0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728.7 13.2 生铁 万吨 1179.2 5.2 钢 万吨 1293.8 17.2 成品钢材 万吨 1317.1 16.1 十种有色金属 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