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家公园对原住民之影响—由马告国家公园设立谈起
國家公園與原住民關係之探討
—由馬告國家公園設立談起
林秋綿(:台灣國家公園設立之初,因引進美國國家公園「無人公園」的模式,在與原住民傳統生活領域重疊地區,引發了許多衝突事件,原住民對國家公園便產生了排斥的心理。但馬告國家公園的設立過程中,卻可看到贊成及反對的兩種立場對立的原住民身影。馬告國家公園與過去已成立的國家公園究竟有何不同,能讓部分原住民贊成?其原因為何乃本文探討之重點。希冀從此一發展中找出化解原住民與國家公園衝突的方式。
關鍵詞:國家公園、原住民、馬告國家公園、衝突
前言
國家公園之設立觀念,可追溯至1860年代,由於美國西部的開發與工業化,不斷的對自然景觀造成人為破壞,引發了當時的知識菁英對於自然資源與環境的重視,促成了美國國家公園的發軔。1872年,美國立法通過設立了全世界第一座國家公園。此時國家公園之設立,著眼於避免自然環境遭受人為之破壞,使得「保護」成為國家公園經營管理的核心(行政院原民會,2001)。這種傾向於排除式(exclusive)的管理模式,過度偏向野生生物與自然景觀的保育,忽略了對當地居民參與的重視以及社會人文的關注。國家公園設立後,接踵而來的限制,如狩獵漁撈之禁令、自然資源利用的限制,大大影響當地原住民的生活及傳統文化,甚至以強迫之方式將當地的印第地安人遷移至國家公園範圍外。這種「無人公園」的概念對其他國家設立國家公園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乃至於台灣。
然1970年代,國際原住民開始積極爭取其土地原有權利,美國及加拿大也在國家公園的經營管理上做適當的修正,而如何整合當地原住民權益與國家公園的保育,漸漸成為國際間的新議題(宋秉明,1999)。
台灣政府雖於1972年即公布了國家公園法,但卻遲至1984年才正式成立了第一個國家公園—墾丁國家公園,至今又陸續成立了六個國家公園。其中玉山、太魯閣及雪霸國家公園,皆座落於原住民傳統生活領域之中,國家公園成立之時,並未與原住民取得共識,導致原住民與國家公園間的衝突時有所聞。雖然台灣設立國家公園時,國際上在國家公園的設立理念已趨向於當地原住民權益與國家公園的保育並重,然台灣並未將此潮流納入國家公園設立概念中。二、國家公園與原住民之關係
台灣的國家公園法在1972年即立法通過實施,但至今從未修正過。以下從該法之內容檢視國家公園成立後對原住民的影響。
(一)就設立目的而言
依國家公園法第1條,國家公園設立的目的乃為保護國家特有之自然風景、野生物及史蹟,並供國民之育樂及研究。(二)就國家公園的選定標準而言
依國家公園法第6條之規定,國家公園之選定標準如下:
1、具有特殊自然景觀、地形、地物、化石及未經人工培育自然演進生長之野生或孑遺動植物,足以代表國家自然遺產者。
2、具有重要之史前遺跡、史後古蹟及其環境,富有教育意義,足以培育國民情操,需由國家長期保存者。
3、具有天賦育樂資源,風景特異,交通便利,足以陶冶國民情性,供遊憩觀賞者。
由此條文看來,選定標準中也沒有任何提及原住民的相關規定。原住民是國家公園內一項很重要的人文資產,但依本條條文來看國家公園之選定係以自然資源與遺跡或古蹟為主,未將原住民這項人文資產考慮在內。
(三)就禁止行為而言
國家公園法第13條:國家公園內禁止下列行為:
1.焚燬草木或引火整地。
2.狩獵動物或捕捉魚類。
3.污染水質或空氣。
4.採折花木。
5.於樹木、岩石及標示牌加刻文字或圖形。
6.任意拋棄果皮、紙屑或其他污物。
7.將車輛開進規定以外之地區。
其他經國家公園主管機關禁止之行為。
這些規定影響原住民的生活甚鉅,包括建築房舍、從事農耕、漁牧、採集、砍伐林木及喪葬使用等全在禁止之列。這項規定也是引發原住民與國家公園衝突最主要之根源。從保護自然生態的角度出發,這樣的規定或有其必要性,但完全禁止的行為,卻讓居住在國家公園及其周邊的原住民,被迫改變其原來賴以為生的生活方式,甚或影響其傳統文化之延續。原住民最常質疑:「我在原來的獵區內狩獵為什麼不可以?」「我種東西為什麼還要得到允許?」「採摘野菜、或礦石為什麼被罰錢?」 問題的答案是因為「在國家公園內禁止這些行為!」原住民不但連摘野菜、撿石頭都會被逮捕,甚至連房子都沒辦法翻修。因此造成原住民對國家公園的反感,衝突及抗爭事屢見不鮮。以下整理了歷年來原住民對國家公園的抗爭事件:
※1988年5月花蓮縣秀林鄉鄉民代表大會決議譴責太魯閣國家公園危害原住民原有權益。
?※1990年10月花蓮縣秀林鄉富世、崇德、及秀林三村太魯閣族村民在村民大會強烈指責太魯閣國家公園「老大」作風及未重視當地原住民權益。
?※1990年10月高雄縣桃源鄉梅山村的布農族村民,北上立法院抗議劃入玉山國家公園影響生計,首度將國家公園與原住民傳統生存權益的衝突問題搬上全國政治舞台。
1991年10月由原住民組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