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韦尔访华文章《在中国的边界准备应付苏联的入侵》(1973年).docVIP

马克斯韦尔访华文章《在中国的边界准备应付苏联的入侵》(1973年).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克斯韦尔访华文章《在中国的边界准备应付苏联的入侵》(1973年)

英《星期日泰晤士报》刊登马克斯韦尔访华文章 《在中国的边界:准备应付苏联的入侵》 1973年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月四日译载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九月三十日刊登的马克斯韦尔写的一篇访华报道,标题是《在中国的边界:准备应付苏联的入侵》,摘要如下:(原编者按:昨天,北京的“人民日报”在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社论中,号召中国人民准备苏联突然袭击。以下是N·马克斯韦尔关于中国在东北边疆地区准备的报道。)   我在边境河流纵横的黑龙江省旅行了将近一个月,以一般的感觉来说,我看不到有作战的准备。巡逻在边境上的边防军基本上是单薄的,配备的是轻武器。   我看不到有任何人民解放军集结的迹象,看不到公路和铁路上有装甲车和军用车辆。   苏联人说边境没有防御据点的说法已不攻自破。因为事实恰恰相反:越过边境线,我清楚地看到坦克、工事网和供应壕沟,厚厚的倒刺铁丝网地毯。我从满洲里的中国了望塔朝苏联方面了望,看到苏联边防部队在四分之一哩以外挖成一道工事。苏联人堆起十几层铁丝网,形成厚厚的地毯,而中国人这边连障碍物也没有竖立。   然而在中国境内,到处都在备战——准备人民战争,这是毛泽东制订的战略。在离我半哩外的一片田地中间竖立了两个木靶,我问我来观看他们射击实习的炮手们在那里,就在这时,他们突然出现在我面前的一片玉米地上。他们配备的是七十五毫米无后座力炮,他们每人发射了一发子弹,差不多目标的碎片仍在空中回旋的时候,这些炮手已消失在掩蔽体的后面了。这些炮手都是来自上海和其他城市的“知识青年”,以及人民解放军生产和建设部队。其中许多部队和军事组织,是过去两年中在军队的指挥下在东北建立的,他们的任务是将未开垦的土地变成耕地,建设轻工业,并且筑成抵抗侵略的体制。   生产是这里人们努力的主要基调,但是,显然人们不会忘记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的指示,在这里的下乡城市青年宿舍里,可以看到很多自动步枪和一堆堆的杂志书籍,我在山上访问的一队伐木女工,同时是一连民兵,军事训练纳入到每周工作的课程上,甚至在农忙时,也必须抽出时间来进行军事训练。   中国各个城市也同时在进行备战。一天早晨,我在牡丹江市乘坐一部吉普车(中国制造的)前往参观市内的防空地道,初时,我料想我们所乘坐的吉普车,一定是从宾馆驶往市中心,然后才进入地道,不料,我们的吉普车竟转入宾馆内地下的通道,然后驶经一段斜坡路,进入一条广阔到足以容纳车辆行驶的地道内,这条地道,连接着牡丹江市主要的地道系统,在地道总部指挥室的一张图表显示,这个地道系统是从一条干道伸展开去,而干道长达十哩,一直伸展到市外的各个疏散点。   地下城市   这个地道系统,主要是作为牡丹江市近五十万人向地下疏散时的通道。除了这个主要的地道系统之外,每一处住宅区、每一间工厂、学校和医院,都有本身的地道。负责建筑干道的人民解放军人员说,他们在建设这些防御核袭击的地道时,在有关建设地道的深度和如何让空气渗入等因素上,接受了核能局提出的意见。   他们认为,这些地道除了难于抵御地面爆炸外,可以安全地防御其他任何类型的袭击。   防空地道系统的范围和结构,令人惊异。在深入地下八十米的指挥中心听了一次简短的汇报后,我们便登上汽车,在各条主要的地道行驶好几英里,在这里停停,在那里停停,看看开上市内的各个地道口,其中一个通到火车总站,另一个通到一大百货商店,其他则通到各条街道。   地道系统的建筑,在一九六九年珍宝岛事件发生后,立即开始。主人向我解释说,这是为了预防敌人的突然袭击。该市居民利用业余时间,提供义务劳动,而由国家提供材料。据我了解,牡丹江地下这类庞大的土木工程,中国每一个城市都在进行。同时,纳入这种“深挖洞”的整个社会努力,必定是属于大跃进的。   苏联目前竭力讥笑那些指出它想进攻中国的说法,好象中国的各种战备措施做得过分了,甚至是缺乏理性的。但是它在一九六九年和一九七○年,公开威胁说要用核武器来打中国,并且种种征象显示它准备进行战争。现在它的论调虽然转变,但仍把军队集结在同中国接界地区,蒙古(离北京不到四百英里)以及东北部和西部中国边界地区。看到苏联百万精锐部队继续保持进攻的姿态,中国并不理睬苏联作出的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一类的建议,认为这些建议并没有什么价值,其目的是企图转移中国的视线。   真实的情况是,建议中苏两国不在边界地区使用常规或核子武器,首先是中国在同苏联谈判中提出的。中国把这个建议作为促使避免边界冲突的整个计划的一部分。苏联把中国这个建议从整个计划中分割开来,看作一个单独建议。勃列日涅夫上星期抱怨中国拒绝苏联这项建议,实则中国并无宁愿处在苏联核威胁下面之意,中国认为只有苏联采取实际行动,才能减少苏联对中国的威胁,靠订条约是没有用的。   中国曾向苏联提出包含两个要点的建议。首先由两国签订协议,宣布维持边界

文档评论(0)

tiang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