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思考题2.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思考题2

简述造礁珊瑚的形成条件 水深在20m左右最适宜;温度18-30℃,最适宜温度20-25℃;盐度34-37‰;水体清澈。现今赤道南北纬30度范围内(28度更佳)光照强,海水流通,珊瑚礁发育。 简述遗迹化石概念及其意义 保存在岩层中古代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物称为遗迹化石,它对研究生物的生活习性、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三叶虫的演化趋势 早寒武世(∈1):小尾型即头大尾小,头鞍锥形、向前收缩,眼叶大、新月形,胸部多节多刺;中寒武世(∈2-3):等尾型即尾甲≈头甲,头鞍两侧平行或截锥形、眼叶减小,胸节减少;中、晚寒武世出现浮游生活的球接子类;晚寒武世中晚期常出现一些头鞍特殊的属;奥陶纪-志留纪(O-S):头鞍向前扩大、鞍沟背沟不明显,胸节进一步减少,尾甲变大、大尾型即尾甲>头甲;泥盆纪-二叠纪(D-P):仅镜眼虫目少量孑遗分子较为重要;二叠纪末(P3):绝灭。 简述三叶虫纲的地史分布 分布时限:寒武纪至二叠纪(∈-P);寒武纪,占统治地位,最繁盛期;奥陶纪,不占统治地位,退居次要地位;志留纪至二叠纪,急剧衰退,只留少数类别;二叠纪末绝灭。 简述腕足动物的演化趋势 寒武纪以无铰纲为主;奥陶纪是腕足类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具铰纲的三分贝目、正形贝目、五房贝目和扭月贝目进入顶峰阶段,石燕贝及小嘴贝类都有代表;志留纪腕足类化石相对减少,但内部构造复杂化,如五房贝; 简述腕足动物的地史分布 腕足动物始现于早寒武世;经历三次大繁盛:奥陶纪、泥盆纪、石炭-二叠纪;于二叠纪末急剧衰退;中生代数量虽然还较多,但己明显进入衰退期,代之以软体动物大发展;新生代,腕足动物面貌己接近现代。 简述笔石的演化趋势 早奥陶世早期:树形笔石目为主,如网格笔石;早奥陶世中晚期:正笔石目无轴亚目均分笔石动物群为主,如对笔石;中晚奥陶世:正笔石目有轴亚目双笔石科类大量繁盛;S1:除双笔石外,单笔石开始繁盛(正笔石目,有轴亚目);S2-3:几乎全部为单笔石科动物 奥陶纪是鹦鹉螺类最繁盛的时期,以直壳类为主,壳体较大,壳内体管构造复杂。 简述笔石纲地史分布 树形笔石目(∈2-C1)始现于中寒武世,寒武纪繁盛,少数分子延续到早石炭世绝灭;正笔石目(O1-D1)始现于早奥陶世,奥陶纪极盛,志留纪开始衰退,早泥盆世末绝灭。 简述四射珊瑚的演化趋势 志留纪主要为单带型(除隔壁外,只有横板)和泡沫型,可形成小型珊瑚礁; 简述生物的生活环境 生活环境:指生物周围一切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总和。其中,生物因素是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寄生、共生及食物链;食物链系指一定环境范围内,各种生物通过食物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非生物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如温度、深度、光线、底质、气体、盐度等。 简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的制约性——环境从根本上决定生物的分布和生活习性。(2)生物的适应性——生物可通过自身生理机能的调整、改变生活方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获得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潜力,某种程度上还能改造环境。(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密切相关。(4)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但也不是无限的。 简述影响生物生存的主要环境因素 (1)非生物因素,包括温度、水深(海拔)、光线、盐度、底质及其他因素如含氧量、有害气体、水体流动性和海拔等,它们是相互影响的,比如:随着水深加大,则压力和盐分也增加,而温度、含氧量和光线均下降;(2)生物因素,指共同生活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共生、共栖、寄生和食物链等。 简述群落古生态分析法 群落古生态分析法主要根据群落的生态组合类型来分析古环境,并根据不同生态类型的群落在纵向上的演替来分析推断古环境的演变过程。要注意两点:化石保存具有不完整性;化石是原地埋藏还是异地埋藏。 简述瓦尔特相(定)律 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2分)即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的依次变化与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可以依据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或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来推测横向上或纵向上的依次变化。(2分)如果不相邻的两个沉积相在横向上或纵向上叠置在一起,说明两者之间曾经发生过构造变动。(2分) 简述现实主义原理或“将今论古”原理 运用现代沉积环境与产物的关系推断古代沉积物或地层的形成的条件。或者说:现代可见的地质作用和产物,完全可用以说明和研究地质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物质纪录。(2分)但是,地质作用赖以发生的环境因素与介质本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不同速度和规模不断变化的,必须遵循辩证的和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行现实类比分析,切不可生搬硬套。(3分) 简述穿时普遍性原理 由于搬运介质沿水平方向的位移作用,使得沉积物发生横向堆积,随着环境的变迁,所形成的岩石地层必然是穿时的,(2分)也就是说多数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

文档评论(0)

hhax1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