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三)
半夏应用新探 半夏味辛性温,体滑而燥,其除湿化痰、和胃健脾、发表并郁、降逆止呕之功人所尽知。但其作用远不止此。朱老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对半夏的功用别有领悟,约述如次。(1)消瘀止血 《素问‘厥论》日:“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诚以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冲为血海,隶属于此。若胃气逆行。冲气上千,气逆则血逆,而吐衄之疾作矣,是以吐衄多从伤胃论治,以降胃消瘀为第一要义。推降胃气之品,以半夏最捷,故历代医家治吐衄恒喜用此品,近代张锡纯氏尤为推崇,曾制“寒降汤”,以半夏、赭石配合蒌仁、白芍、竹茹、牛蒡子、甘草,治吐衄“因热而胃气不降”者;“温降汤”,以半夏、赭石配合白术、山药、干姜、白芍、厚朴、生姜,治吐衄“因凉而胃气不降”者。随症制宜,泛应曲当,张氏可谓善用半夏者矣。然而朱老认为:“半夏用治吐衄诸症,不仅仅在于能降胃气,其本身即有良好的消瘀止血作用。”这就道破了血症用半夏的真谛。朱老拙,《直指方》治“失血喘急,吐血下血,崩中带下,喘急痰呕,中满宿瘀,用半夏捶扁,以姜汁和面包煨黄,研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即取其消瘀止血作用。清吴仪洛认为,半夏“能散血”,“破伤仆打皆主之”,可谓极有见地。而以生半夏研极细末,多种外伤出血外掺之,恒立能止血。且无局部感染现象。本于先贤,证诸实际,则朱老关于半夏有“消瘀止血”作用之说,信不诬也。惟其性燥,阴虚咯血,当在禁用之列。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一女病人,34岁,夙患胃溃疡,胃痛经常发作,作则呕吐酸涎,甚则夹有血液。此番发作一如前状,苔薄黄,脉弦细。此肝邪犯胃,胃气上逆,络脉受损之咎。半夏既能降逆,又能止血,并可制酸,亟宜选用。遂予: 法半夏、杏仁泥、生杭芍、赤石脂各12克,代赭石18克(先煎),马勃、木蝴蝶各5克,作煎剂。一服痛定、呕平、血止。续服5剂以巩固之,追访半年,旧恙未作。 (2)和解寒热 《本经》称半夏主“伤寒寒热”,由此可窥“柴胡汤中用之,虽云止呕,亦助柴胡、黄芩主往来寒热”(《纲目》引王好古言)之说,确属高见。朱老认为,半夏所主之寒热,当出现“心下坚”(《本经》之见症),始为恰当,非漫指一切寒热而言。从《本经》之义引伸,凡寒热不解,如出现心下坚满,或气逆不降,或胸脘痞闷,均为选用半夏之指征。盖此类证候,无非浊气不降,阴阳不交所致。半夏味辛,能开结降逆,交通阴阳,和解寒热,故可治之。由于半夏有和解寒热作用,前人恒用治疟疾,痰浊甚者尤验,如《通俗伤寒论》除疟胜金丹即用之。曩年朱老以生半夏为主药的绝疟丸(验方)治各种疟疾,不论久暂,均奏显效(处方:生半夏、炮干姜各150克,绿矾、五谷虫各60克,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2克,儿童酌减,需于疟发前四五小时以开水送下)。每日疟及间日疟恒一服即愈,其重者需再服始止。朱老经验,凡寒热往来,休作无时,痰浊内阻之热性病,用之常收意外之效。 去岁夏间,一张姓男子,53岁,寒热发作无规律性,其热或作于清晨,或作于日暮,或作于夜间,热高时可达39.5℃,低时仅有37.5℃,热前略有寒栗。血象检查无明显异常,亦未查见疟原虫。曾经西药治疗乏效,缠绵十余日之久,转求师诊。其时身热39℃,有汗不畅,心下痞闷,不思饮食,口不苦,溲微黄,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滑。证属湿浊阻滞,枢机不利。邪不在表,非汗可达:热未入里,亦非清解下夺可为。唯有宣其湿浊,和其胃气.松其邪机,令卫气运行无碍,则邪自解矣。处方: 法半夏、青蒿、清水豆卷各12克,大贝母、晚蚕沙 (包)、大腹皮、黄郁金、佩兰各10克。 连进3剂,热即下挫至正常。续予清理余蕴,调和胃气之方善后。 (3)交通阴阳 朱老运用半夏治不寐,是受到《灵枢·邪客篇》用半夏汤治“目不瞑”的启示。凡胃中有邪,阳跷脉盛,卫气行于阳而不交于阴者,此汤诚有佳效,是其有交通阴阳之功的明验。后世医家演绎经旨,治不寐用半夏汤化裁,因而奏效者不知凡几,如《医学秘旨》载一不寐患者,心肾兼补之药遍尝无效,后诊其为“阴阳违和,二气不交”,以半夏、夏枯草各10克浓煎服之,即得安睡。“盖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阳而长,是阴阳配合之妙也”。夏枯草既能补养厥阴血脉,又能清泄郁火,则《秘旨》此方之适应证,当是郁火内扰、阳不交阴之候也。朱老盛赞此方配伍之佳,并谓:“若加珍珠母30克人肝安魂,则立意更为周匝,并可引用之治疗多种肝病所致之顽固失眠。” 一潘姓男病人,42岁,工人。慢性肝炎已延三载,肝功能不正常,经常通宵难以交睫,眠亦多梦纷纭,周身乏力,焦躁不安,右胁隐痛,口苦而干,小溲色黄,舌尖红、苔薄黄,脉弦微数,迭进养血安神之品乏效。此厥阴郁热深藏,肝阴受戕,魂不守舍使然也。亟宜清肝宁神,交通阴阳。遂予: 法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