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家战略的舆论推手.doc
国家战略的舆论推手
回顾两年来的中三角系列报道,捧读《风起中三角》和《逐梦第四极》两部大书,主题报道的历史眼光和前瞻意识,深刻地体现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进程中。
站在历史方位打量这组报道,可以清晰地看到,新闻媒体在推动中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而又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从学术成果到社会共识,新闻媒体成为城市群理论的“播种机”
城市群理论,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诞生。1942年2月,时年27岁的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经历了从纽约到华盛顿的第一次旅行。这次旅行留下的深刻印象,成就了世界城市群研究的开山之作:1957年,戈特曼发表《城市群:美国东北海岸的城市化》一文,首次将波士顿至华盛顿一线定义为城市群。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湖北省社科界就发起召开过两次“长江中游理论研讨会”,得到湘赣两省学者积极呼应。1992年,湖南湘潭大学学者胡长青、夏长杰著文,首次将湖北、湖南、江西视为一个整体,率先聚焦鄂湘赣整体发展,具有开创性意义。1993年,江西省交通厅专家江景和首次使用“汉长昌大三角”概念,明确提出三省共建汉长昌“发展极”,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的重要源头。
此后,理论界对赣湘鄂加强区域合作与一体化发展的研究不断深化。2006年2月,江西财大朱丽萌教授首次提出“中三角”概念。同年,湖北省社科院秦尊文提出吸纳“宜荆荆”之后的“大武汉城市圈”与“3+5”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融合,进行大的“三圈合一”、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2011年底,我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魏后凯率专家组对赣湘鄂进行实地调研后,提出将长江中游城市群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一起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特别是2011年10月和12月,全国政协徐匡迪副主席与中国工程院周济院长率有关专家学者踏访赣湘鄂,创造性地提出了“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概念。
城市群理论的演进,在学界是重大的理论创新。但对整个社会而言,这种创新并未引起太大的思想波澜。而通过中三角系列报道,通过湖北日报等新闻媒体的不懈传播,城市群理论开始从专家学者走向社会大众。严肃枯燥的学术理论,通过记者的采访和论证,变为生动鲜活的新闻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共鸣,从而凝聚成了广泛的社会共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新闻媒体成为城市群理论通俗化、普及化传播的“播种机”。
从专家理论到四省实践,新闻媒体成为区域合作的“催化剂”
2012年的春天,湘赣鄂三省高层开展互访交流和深入探讨,达成广泛共识,在汉签下共建中三角的合作协议,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终于从理论迈入实践。短短几个月时间内,近20个协议串起了中三角区域的合作框架。
2012年2月4日,湘赣鄂皖交通部门签订《推进设立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合作意向书》;2月10日,湘赣鄂旅游部门签订《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合作发展协议》;2月24日,湘赣鄂商务部门发布《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商务发展“武汉宣言”》,“中国中三角商务网”开通;2月26日,湘赣鄂经协部门签订中三角加强区域合作协议;3月31日,湘赣鄂科技厅签订《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框架协议》……
这一系列合作协议,很自然地吸引了湖北日报、湖南日报、江西日报等省级媒体,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乃至凤凰卫视等媒体的注意力,成为区域合作发展的报道题材。与此同时,这些报道又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促使更多的政府部门加入到区域合作中来,促成了一系列协议的签署。这其中还包括湖北日报、湖南日报、江西日报三家省级党报传媒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中部传媒战略合作联盟。
由此可见,在中三角从理论迈向实践的过程中,新闻媒体通过舆论引导,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场,并且自身也参与其中,成为区域合作的“催化剂”。
从各自为政到交流互动,新闻媒体为跨省合作搭起“连心桥”
两年多来,在中三角系列报道的推动下,湘赣鄂皖省际交流日益增多,合作互动日渐频繁。
在2012年的中三角系列报道中,我们大声疾呼《流域共治,大江在呼唤》。此后不久,湖北省环保厅厅长李兵、湖南省环保厅厅长蒋益民、江西省环保厅厅长邓兴明,在《中国环境报》发表联合署名文章《大力推进环境保护一体化,服务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
我们在《东西南北大立交》中,呼吁打通高速断头路、消除长江肠梗阻。湘赣鄂皖四省交通厅顺应时代潮流,回应合作呼声,共同梳理合作项目,排出了打通断头路的时间表,打造立体交通网络,共建“祖国立交桥”。
我们在系列报道中热烈期盼《资源共享,旅游开新局》。湘鄂赣旅游部门多次会商,拟定共同行动计划,共推合作旅游线路。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通过采访传达的信息,也明确地表达了兄弟省份有关部门的合作意愿,引起了相应部门的注意,对跨省合作互动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新闻媒体在这次采访报道中真正发挥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