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图片专版如何接地气、道百姓?.doc
图片专版如何接地气、道百姓?
找寻大背景下的“新”变化
走基层,如何寻找新题材?从哪里挖掘新鲜的东西?我认为社会发展与人的生存状态相联系,透过人的生存状态看社会,就会发现当下社会的新变化。
2012年8月的一次采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与大连湾街道的一位机关干部聊天中得知她最近很忙,忙于带着村民练走台步。业余模特队,在城市里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在大连湾却是新闻,之所以这么说,因为记者对这里的变化一直很关注:十几年前,这里还是远离市区的小渔村,村里妇女除了赶海、种地,就是做饭洗衣、收拾庭前院后,谁要是出来走台步还不得被街坊邻居笑话?而现如今,这里变了。2007年,这里被确定为大连市“两区一带”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2009年,大连湾临海装备制造业聚集区获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经济发展为人们思想变化插上翅膀。
记者深入村里采访还发现不少颇具时代气息的细节:2010年,村里几名年轻妇女自费出去学,现在是村委会出钱请来专业模特老师指导;刚从自家菜园里赶来训练的队员穿着“耐克”运动鞋;两位最爱“浪”的姊妹每次排练之前都要到村里的小发廊花5元钱“美一美”;村民模特队参加大连国际服装节的全国模特大赛等。记者一直跟踪采访到模特大赛结束,虽然最终这支农村业余模特队没能进入决赛,但这群质朴的农家妇女用自己对美的追求折射了时代变化。事件虽小,故事却很吸引人。见报稿子的标题就是一个大连湾老爷们儿的一句话:《“俺家媳妇做饭都迈‘猫步’!”》。
“留心走”比“用脚走”更重要
提到走基层,让人首先想到“走下去”,到农村、到工厂、到基层。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对每个记者来说,走基层的意义不仅在于“用脚去走”,更重要的是“用心去走”。其实你周围就是基层,留心身边最熟悉的人和事,也许是你的邻居,也许是你的家人,也许是和你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就能发掘出非常鲜活的新闻。
大连星海广场是著名的旅游景点。2012年夏天,大连日报社社长李明明在这里发现了一个由一对夫妻经营的出租、出售陀螺生意的小摊(图1),闲聊当中发现摊主的生活很有故事。两个人每天都工作到夜里11时才回家;他们摊位上的陀螺有十几种,大部分都是自己研制的,甚至于抽陀螺的鞭子材料也是男主人冯树英经过反复试验确定的。他们的陀螺被海南、新疆、云南等不少地方的人批量购买并开店经营,老冯本人也是陀螺迷,他的绝技是一次能同时控制十只飞转的陀螺不停,许多孩子(图2)都慕名来向他学玩陀螺;虽然老冯的摊位是星海广场里最小的一个,但老冯却希望能将这有益健康的运动传授给更多人。摄影记者前去采访时发现,会玩陀螺的大人比孩子多,瘾头儿比孩子大;而且很多外国人都喜欢这种游戏,不仅玩起来津津有味,还买回去给朋友做纪念品。没过几天,《走,到星海广场打陀螺》摄影专题给读者呈现了这样一组画面:顺着“啪啪”清脆的鞭声,你的目光不由自主地会被不远处飞旋的陀螺所吸引,那一个个挥舞着鞭子,弯着腰、抹着汗,对着小小的陀螺猛劲儿抽的,有孩子、有大人,还有金发碧眼的老外……“多少年没碰这东西了,玩得上瘾不说,小时候的快乐记忆全回来了!”一位50多岁的中年男子乐呵呵地说。
2012年8月,一位记者逛早市买菜,发现市场旁边的几株大槐树花开正盛,一对养蜂夫妻早早起来辛勤劳作。上前一打听,他们是外地来的,几年前就相中了这几棵老槐树,每年的这个时候,就像候鸟儿般在这几棵大树下安“巢”,时间久了,周围的邻居也熟了,大家都像亲戚般照顾这外乡的两口子。每年春天将过,大家就念叨着要买老李的蜂蜜了,而对老李来说也是一样,尽管漂泊就是他的生活,但每次离开,都舍不得这几株老槐树,舍不得他的“邻居”。几天以后,摄影专题《槐花开了,老李就来了》见诸报端,朴实地为读者介绍了一位“候鸟邻居”身在异乡的快乐与勤奋,让人读起来颇感亲切,如同自家楼下的一位养蜂人。
从“拍别人”到“拍兄弟”
一名摄影记者喜欢游泳,因常到海边采访的缘故,结识不少冬泳爱好者。一年四季,他每次到海边都随身携带防水相机,夏天拍巨浪、拍潜水、拍游泳者捞海蜇,冬天拍冬泳、拍垂钓、拍海冰,拍到不少发生在海边的好新闻。有一次,在老虎滩海边的一位钓鱼者钓上来一条身体橘红、长着绿色翅膀的漂亮小鱼(图3),拎到岸上时,周围人都颇感稀奇。而此时,记者恰巧就在现场,抓拍到难得的瞬间。更有趣的是后来在围观者的建议下,钓鱼者打算将奄奄一息的小鱼放归大海,记者又潜水拍到小鱼被放生,在水里逐渐恢复体力后慢慢游进大海的画面,故事新奇,场景独特。第二天,半个版《美丽小鱼回家了》的报道让许多读者为之拍手称妙。该作品还被评为中国地市报年度新闻二等奖,是一次典型的在自己熟悉领域发现好新闻的例子。
后来,该记者随黑石礁冬泳队参加“迎全运,游大海”的大连海滨万米游活动。在和黑石礁冬泳队近距离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