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现:正在消失的工业遗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发现:正在消失的工业遗产.doc

城市发现:正在消失的工业遗产   位于徐州新村的江岸车辆厂旧址,尽管去年被列入武汉市三级工业遗产名单,但老厂区内的专家楼、转车楼等厂房都已被拆除,现在仅剩下一栋上世纪50年代末的建筑。   作为外国人在汉兴建的第一批工厂。江岸车辆厂已经走过了112年历史。“二七大罢工”在这里响起了第一声警笛。新中国成立后,江岸车辆厂曾发展成为有近万名职工的大企业。可谓汉口最大的工厂。   如今这座工厂仅剩的几栋建筑也已成为危房,纳入了拆除范围。我们希望能赶在这间老厂房完全夷平前。以我们自己的记录方式,让它得以继续存活于文字和照片里。   旧址已为半废墟状态   刚从徐州新村下轻轨还未出站,就能看到灰扑扑的扬尘中一幢废弃的建筑,那即是江岸车辆厂旧址。   大门口被蓝色“鑫谨训驾校二七基地”的牌子取代,看得出这里作为驾校已存在多年。时值学车旺季,大门前的空地上,不少学员打着伞坐在暴烈的阳光下排队等待练习。   由于天气热,室内多少阴凉些,面对眼前这幢近乎无窗无门的废弃建筑,几名驾校学员索性将其中一块空地开辟出来,当作练车场地。   在外围走了一圈,看到建筑外墙上多处被人用红漆写上“此地危险”等字样,周围杂草长得快与人等高,不出10分钟我们已经被蚊子叮了好几个包。   而当我们踏入建筑内部,视野似乎反而更开阔。内部空间极高,让人自然联想起《中国合伙人》里的老厂房。墙壁上的“开拓、进取、发展”六个大字充满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味道。阳光从破损的屋顶穿过,让长有杂草的地面形成一块一块光斑。厂房另一端被白墙围了起来,已经被仓储超市租用,看不出任何老式痕迹。   我们抬头环顾四周,意外发现楼上几个房间门口晾有衣物,好奇心驱使我们走上危楼。楼梯的扶手已被拆掉,刚刚走至二层,一块带有小孩字迹的黑板十分显眼,我们顺势朝旁边的房间内看了看,生活用品齐全,这里竟然有人居住。   屋内很黑,窗户已经被人用大塑料布遮挡住,隐约看到破旧的家具、各类生活用品没有规律地摆放在一起。一位大约40岁左右的女性坐在床边玩手机,看到我们的到来她显得有些惊慌。   “这里马上要拆了,我们没地方住,就在这里暂时借住几个月。”她说话时,又见到另外房间的几位“借住者”回来。他们无一例外地言语谨慎,发现了我们的相机之后,戒备地关上了门。   去到三楼,更是一派拍老电影才有的半废墟场景:围墙已被拆毁,走在走廊上要十分小心,不然很容易直接掉下去。三楼废弃的房屋内满是卫生纸、粪便和异味,这里明显已被楼下几位临时住户以及驾校学员当作厕所在使用。   人去楼空前的辉煌   “以前这里有几十栋老厂房,每栋都是不同的车间,大的车间能有3∞多人,不算办公楼和宿舍,工人都有3000多。”一位家住附近的江岸车辆厂退休职工还能很清晰地记起从前,“厂房大门里面过去有一个喷水池,水池后面是一个纪念墙,还有‘二七大罢工’的英雄林祥谦的雕像。”   “二七大罢工”的领袖林祥谦,是江岸车辆厂最为人所知的一个历史人物。1923年,“二七大罢工”在江岸车辆厂拉响了警笛,当时在厂内有16位工人牺牲,而林祥谦被捕后被杀害。1991年,为了纪念“二七大罢工”,二七传统教育基地在此成立。   2007年2月7日,江岸车辆厂上百名职工最后一次聚集在“二七大罢工纪念馆”林祥谦烈士铜像前,纪念“二七大罢工”爆发84周年。   之后,当时已经拥有106年历史的江岸车辆厂和其余四家铁路车辆厂合并,组建南车集团长江车辆有限公司,工厂整体搬往江夏。从此这里人去楼空,所有的辉煌盛况仿佛在几天之内消失殆尽。   时间倒回1901年9月,那是江岸车辆厂诞生的一年。   据资料记载,当时在汉口刘家庙种地打鱼的农民发现了一件怪事,几个金发碧眼的洋人,带着一群中国人,挥锹抡铲在一块杂草丛生的空地上挖着什么。当年的刘家庙毗临长江,地势低洼,每逢汛期必然淹水,水退后,也是大水塘连着小水塘,素有十八畦之称,可以说几乎是一片蛮荒之地。   比利时人从清政府手上取得了芦汉铁路筑路权后,计划在芦汉铁路两端一长辛店和江岸各建一个工厂,供修机车车辆。刘家庙虽然地处偏僻,但东临长江,深水轮可以靠岸,南接汉口租界,外国洋行和工厂的物资运输方便,而且地价便宜。两个月后,一个占地500平方米,拥有三间大瓦房的工厂建成了,曾取名“芦汉铁路江岸机厂”,后工厂挂门牌“京汉铁路江岸机厂”。   1904年,法国人杜拉克成为了工厂的厂长。不久,一船船火车散件源源不断地从长江运来,杜拉克指挥工人将散件组装成整车。随着芦汉铁路的贯通并延伸成为京汉铁路,铁路运务日渐繁忙,机车车辆修理工作与日俱增,工厂不断扩建。   1919年,工厂已发展成为总面积万余平方米,拥有工人500余名、大型厂房8个、设备100多台,年修理机车36辆,客车300辆的大型铁路机车厂。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