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路在脚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敏:路在脚下.doc

张敏:路在脚下   2013年6月18日早晨,永川区何埂镇李家湾村。   一条还没完工的石头路上,走来一人——圆脸、马尾,皮肤微黑。   四年来,几乎每个工作日,李家湾村党总支书记张敏都会准时出现在这里。   还没走到村公共服务中心,张敏就被一位村民拦住。   “张书记,我想办养老保险,不晓得啷个办。”村民一脸焦急。   张敏微侧着头,耐心倾听。   张敏一天的工作,就从这条小路上开始了。   “干事要学老黄牛”   8点35分,张敏走进村公共服务中心办公室。   小小七平方米房间内,仅有一桌一沙发。没空调,没电扇,没窗帘。   桌上很拥挤——电脑和打印机抢占了大部分地方,剩下的地盘,堆放着文件和资料。   打开电脑,张敏从抽屉里拿出村会计送来的《土地流转合同档案》,噼里啪啦敲打起来。   “这本来是会计的工作,但会计不会用电脑,我就顶上了。”张敏说,“都是为老百姓办事,哪里用得着分你我。”   2009年7月,从湖北省长江大学文学院毕业后,张敏考取了永川区第二批大学生“村官”,被派往何埂镇李家湾村工作,担任书记助理。   “张敏,你来帮我写份材料……”   “张敏,你把这些数据录入电脑……”   事无巨细,张敏总是乐呵呵地应承下来。   2009年10月,永川区开始试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李家湾村必须在一个月内为近2000名村民开通养老保险存折账户。   工作量太大了,村干部都觉得困难,张敏却主动请缨:“我懂电脑、写字快,我来吧。”   村民瞿传六住得偏僻,又不识字,迟迟没有参加农村养老保险。   张敏多次往返于村镇,帮他办好所有手续。   就这样,填写表格,交村民签字,跑银行开户……张敏天天忙到半夜。   连续加班一个月,张敏瘦了一大圈:“晚上躺在床上,脑子里全是名字和数字。”   身体瘦了,但换来了感激声——接过存折本和养老金,瞿传六哽咽着说:“大妹啊,谢谢你,谢谢你……   经此一役,村“两委”班子成员无不对她刮目相看。   接着,张敏又开始牵头办理农村医疗保险。   为错开用网高峰时段,张敏把工作闹钟调到了凌晨三点。   寒冬,村里修路,张敏又挑起监工的担子——两个月里,她天天泡在工地里。路修完了,她脸上手上多了一条条冰口子。   李泽明修补房屋时,从屋顶滑落,伤重去世。张敏闻讯赶来,帮他家写好临时困难申请书。   李泽明妻子蒋光福眼睛红了:“没想到第二天,张敏就将临时救助款送了过来。”   …………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老百姓开始赞扬张敏——   “这个妹儿,很朴实。”   “嗯,肯钻,又勤快。”   “没得大学生的架子。”   面对赞誉,张敏说:“我没有什么高招,就是像老黄牛一样,老老实实给大家办事而已。”   “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9点10分,日头爬上半空。   亮得发白的阳光,热辣辣直扎下来。   张敏抓起一顶草帽,出门直奔广播电视站。   前几天,村民游先科怒气冲冲地找到张敏:“我家门口立着一根电线杆,影响了我们生活,我反映几次了,再不搬,我就把它砸了。”   “你别急,我一定给你协调好。”张敏安慰说。   游先科刚出门,张敏就抓起了电话,但供电局告知:“我们没在那里立电杆啊。”   不是电杆,那是什么杆?   最后,张敏决定用笨办法——挨个给电信、联通、移动等公司打电话。最后,广播电视站证实是闭路线路杆。   “今天我一定要跟广播电视站协商,把这事解决了。”张敏一边走一边盘算解决方案。   在基层,这样的小事多如牛毛。   有人说:“其实,这些事可以不管,打个哈哈就过去了。”   但张敏的信条是“言必信行必果”:“怎么能忽悠人家,说话不算数呢?”   张敏还记得自己和村民的第一次对话。   2009年7月,初到李家湾村的张敏和一位村民搭话。   “婆婆,你好,我是才来的大学生‘村官’,你们家有没有什么困难?”张敏问。   老人一打量张敏,有些不屑地说:“像你这种小姑娘,干得成啥子?给你说困难,说了白说。”   那晚,张敏失眠了。   失眠的她,悟出一个道:“做农村工作,一次两次吹牛皮,大家信,久了,就没人再信了。要想赢得群众口碑,就必须言必信行必果”。   2009年9月,一次下村时,村民王真琼向张敏抱怨:“种粮直补一直没拿到。”   “我保证一周内给你答复!”   王真琼看了一眼张敏:“你?这么多年都没人给我解决。”   “我尽最大努力。”张敏立即赶往镇财政所。   查了近两个小时资料后,张敏终于找到原因——王真琼种粮直补名册上的名字与身份证上的名字不符。   “明天赶场,你带上证件,跟我一起去办种粮直补的更名手续。”王真琼接到电话,又惊又喜。   从此,只要张敏到王真琼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