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法国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及改善策略.doc
法国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及改善策略
法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明年中法建交即将迎来50周年。但是,在法国的媒体上,中国的形象却几十年如一日地没有很大改观,对中国的偏见充斥着法国大小媒体。本文从法国媒体感兴趣的中国题材入手,分析法国媒体报道的立场,提出改善中国形象的传播策略。
法国媒体中的中国形象
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法之间往来的增多导致双方之间的了解不断增进,跟前些年相比,法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宽度和报道强度都不断加强,但是有一些长期霸占法国媒体的话题却经久不衰,如西藏问题、人权问题等老话题以及伴随着中国崛起而出现的“中国威胁论”等话题。
1.炒作西藏、人权等话题,歪曲中国形象
在西方媒体上,中国一向是一个“没有人权”的国家,这一论调在法国媒体上同样适用。每当西藏和新疆发生暴力事件,法国媒体第一时间会把它定性为民族冲突,定义为是当地民众对于中央“压迫”的反抗。这样一种论调以2008年西藏3·14事件和2009年新疆7·5骚乱事件为最。此后任何时候,有关西藏、新疆发生的任何事件都会见诸法国媒体,另外,任何可供指责中国人权状态的话题都会受到法国媒体重视。
2.不顾事实刻意抹黑中国和华人
2012年8月23日,法国《观点》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在法华人的狡猾成功》的文章,“妓女”、“犯罪黑帮”、“赌钱”等字眼随处可见,文章还把华人在法国“飞黄腾达的通用模式”描述为“以偷渡方式登陆法国—在餐馆打黑工—3年后还清债务—10年后获得合法居留—15年后摇身变成企业家”。为此,法国青年华裔协会在去年底委托法国反种族歧视团体“SOS Racisme”以“侮辱在法华人”为由起诉了该周刊。
同样,2011年1月爆出的雷诺汽车间谍案也莫名其妙牵涉中国。《费加罗报》直接称泄密资料的“买家可能来自中国”,“因为中国厂商紧随雷诺之后投入巨大财力开发汽车电池,并得到了中国政府绿色汽车政策的支持”。①《费加罗报》这篇报道出炉后,法国其他媒体纷纷跟风,很快,对中国的攻击便演变成对中国人、在法国的华人和华裔的污蔑。
虽然事实证明“雷诺间谍案”完全是子虚乌有,但是,《文汇报》驻法国记者郑若麟在事后的调查中发现,认为中国人、华人,特别是留学生“很多是工业间谍”的印象已经根深蒂固地留在了法国人的潜意识里。②
3.认为来自中国的威胁无处不在
近年来,国家间网络安全问题被吵得沸沸扬扬,中国一向是“黑客的来源国”。在法国的媒体上,“法国也受到中国网络黑客的袭击”也是不时出现的论调。其实不止是今天,早在2005年中国学生李李“涉嫌窃取法国情报”被拘之时,《世界报》在5月11日的报道中就称她是“计算机专家”、“通晓几国文字”、获得“多个文凭”的“超等生”,并携带超高容量硬盘的计算机。这一报道虽然被当事检察官否认,但媒体报道造成的负面影响却一直延续。
发生在2012年11月的“中国服装致法国女孩玛丽毁容案”也同样表明,只要把坏事跟中国扯上关系,就能足够吸引读者。当时,法国的各大媒体都持续跟踪报道,“中国制造”名声扫地,但结果却是,那件当事的服装并不是中国制造,而女孩父母自始至终知道真相,只是因为“只有说是中国制造,媒体才会关注”。
此外,中国人不守法、偷税漏税,中国留学生花钱买文凭,中国制造挤占了法国制造的空间让法国工人大量失业等内容的报道也时常可见。任何有关中国的负面新闻都是法国媒体争相报道的内容,有时候甚至不惜刻意造假。
法国媒体对华报道的原因分析
分析法国媒体对华报道的立场不难发现,这些负面报道的形成,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因不了解而导致的长期偏见。此外,涉华负面题材能吸引眼球、法国精英阶层的有意渲染以达到政治目的等因素,都导致法国媒体在报道时有相对不客观的倾向和立场。
1.获取信息的通道不畅
目前,中国媒体驻法国记者有四五十人,法国媒体驻中国记者也有大约六十人。但是,相对于随着双方的接触增多而增加的了解需求来说,这还远远不够。在有关中国的事件发生后,由于语言上的障碍和对中国情况了解不足,大多数法国媒体获得消息来源的渠道并不通畅,除了少数实力较强的媒体外,他们甚至没有获得直接的官方信息的途径。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些新闻报道有失客观,记者个人的立场等充斥其中。
2.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华偏见
由于很难有客观平衡的信息来源,法国民众长期获得的有关中国的负面信息让他们形成了对中国的固有偏见,如中国人吃狗肉,是野蛮民族;中国人重家族观念缺法律意识;中国人没有休假喜欢加班恶性竞争等,再加上上述提到的涉及西藏、人权等问题时法国媒体的有意渲染,包括媒体从业人员在内的法国民众,已经形成了对中国的认识偏见。
3.中国崛起引发复杂心态,涉华负面题材更能吸引读者眼球
中国的综合实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