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不是终点,也不是起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北:不是终点,也不是起点.doc

湖北:不是终点,也不是起点   认识的一个武汉姑娘,37岁,单身。身边总有好事者问她,怎么还不结婚。姑娘呵呵笑着:“是呀是呀,我也很着急啊。”我们都知道,这是最敷衍的一种表达,它能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个话题结束。   大部分人把家跟安定联系在一起,而一个大龄单身的人总给人一种漂着的感觉,可对这个武汉姑娘来说,她却对安定并没有太大的需求,最起码,有一些她更在乎的东西,比如,她一直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而这种对安定淡泊的情感,我还在她的父母身上感觉到了。几年前,武汉姑娘在杭州置业,她问在老家的双亲,要不要来杭州小住,两个老人完全没有任何“不愿意离开家乡”的情绪,欣然应邀。而且,他们很快爱上了这座江南城市,在这里养花弄草,怡然自得,居然就在这里长住了下来。并不是因为女儿在这里,要一家人在一起,而是,他们真的喜欢。   总觉得,这个场景似曾相识。   1000多年前,武汉姑娘的老乡孟浩然,就在他的有生之年,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   孟浩然之后,被贬到湖北黄州(今湖北黄冈市)的苏轼,在这个地方,虽郁郁不得志,却很快也找到自己的生活乐趣,纵情山水。   他们对在哪儿真的不在乎,从来处来,到去处去,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种性格,大概跟湖北的地理位置有关。   这是一个位于中国最中部的城市,长江贯穿其中,既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它又是中国湖泊数量之最的一个省份,那些飘在湖面上的水上人家,早就看淡了漂泊。而航运发达形成的一个个码头,习惯了迎来送往的工作,每天都能听到新鲜事,每天都有一批人离开,可能再也不会相见。   所以,湖北人没有那么多离愁别绪,它用最开放的心态,安然于世。   古人智慧:他漂到这里,留下对生活的理解   他从来处来,一片辉煌。   父亲是著名文学家苏洵,其文章被文学大家欧阳修赞赏认为可与刘向、贾谊相媲美,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而父亲的勤奋也深深影响了他,幼年是良好的家教,使得他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20岁的他首次赴京考试,就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第二名。而这第二名的原因,还是因为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摆了个乌龙,把他的那篇文章误认为是自己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才给了第二。   他自去处去,一片绚烂。   1000多年后,我们回忆起他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能背出一些他写过的诗词。我们给了他很多的封号: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可过程呢?这个叫苏轼的年轻人却并没有很顺利。年少轻狂大概是所有有才华人的通病,可这却也是仕途上最容不得的,他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写诗讽刺新法,几度被贬,一直远离政治核心,在外飘荡。   到湖北黄州的时候,已经是他二度被贬了,他仅任黄州团练副使(官阶)检校水部员外郎,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   这本应该是苏轼人生中最灰暗的一段时间。可我们后来所最熟知苏轼的名作却也是在那段时间写出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记承天寺夜游》,千古名作。   或许我们能这么理解,正是湖北的通透,三国古战场的气质,让苏轼对生活有了重新的认识。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他把所有的对现实的对政治的不满、歇斯底里的狂吼、针尖麦芒的批判全部驱逐了。其题材渐广,其风格渐趋平淡致远。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写出了这样的文字,大有庄子化蝶、物我皆忘之味。   苏轼生于四川,死于河南,湖北,既不是他的来处,也不是他的去处,在一生停留的诸多地方中,这里最多算是一个“过路的驿站”。但却能在这里留下那么多佳作,湖北对他的影响可见一斑。   在一份国内现存古战场遗址的名单上,湖北省占了四个,分别是位于今麻城市境的吴楚柏举之战、今乌林的赤壁之战、今宜都的吴蜀夷陵之战和襄阳樊城的宋元襄樊之战等遗址。   这还仅仅只是一个现存名单。实际上,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湖北处于南北地区的中间地带,又有长江天险,自古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每到动乱年代,这里就成了武装势力正面交锋的地方。   最惨烈的战争大概就是在明初的时候,放牛娃朱元璋已经登基为帝了,全国大部分地区也已经在他的掌握中了,这时候,原来当初一起起义的兄弟军队都变成了顽固抵抗的乱军。   到了要斩草除根的时候了。湖北本就是元末红巾军大起义的发源地之一,只可惜这是陈友谅的大本营。明初,朱元璋出动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