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滕头:活力在“后世博”时代.doc
滕头:活力在“后世博”时代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口号,而就在世博园内,一个中国的乡村,响亮地喊出了自己的口号:“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900多亩,农户343户,村民854名,如此精细狭小的村庄,却吸引着一个庞大的群体:1万多名外来务工人员,仅此一项,足以称出“向往”的实际分量。而这,仅是冰山一角,还有一群密集的数字等着你:其耕地综合效益是传统农业效益的150多倍;村集体企业旗下有70多家子公司,涵盖了服装、电子设备、园林绿化、房产、生态旅游等行业;2012年,滕头村社会生产总值76.73亿元,创利税6.86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万元,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30多万人。
这,就是位于浙江省奉化城北6公里的滕头村,一个有鲜明特色,在环境、工业化和科技普及等方面综合发展的中国村庄。而这些成绩的创造,都离不开一群在滕头生活和工作的年轻人,不论是村干部,还是普通村民,不论是企业领导,还是普通的外来打工者,都在为这份“向往”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让我们走进他们,回忆和寻找他们与滕头的故事。
“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有女不嫁滕头村,年轻后生打光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滕头村地势低洼,十田九荒,一年到头,村民连几十块钱的收入都没有。脱贫,成为老书记傅嘉良首先考虑的问题。1965年冬天,他铲起第一锹冻土,开始带领村民改土造田,“虽然当时有人说,要是能弄好就把脑袋给我,还有人直接把插在地里的旗子拔掉,但大多数的村民都毫无怨言地行动起来,而且一干就是15年。”傅嘉良曾回忆说,“我们村的村民最大的优点就是勤劳,那时村里也就六七十个壮劳力,小雨小雪都不停工。硬是将1200块高低不平的低产田,改造成了200多块大小划一、沟渠纵横的良田。”
在滕头村的村口,有一个全村最高的建筑雕塑——中国古代农具“耒”的造型,它被视为藤头精神“一犁耕到头,创新永不休”的象征,也成为滕头人的精神图腾。“耕地的时候必须认准前面的目标,否则就会跑到岔路上去。滕头村能有今天的成就,内在的支撑动力就是这种精神。”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说。
1979 年,滕头村办起了村里第一家企业——服装厂,在一个经改造的养鸡场里,十几台家用缝纫机,1000多元的资金,滕头村兴办工业的道路开始了。傅企平回村工作,担任的就是村服装厂厂长,起初,由于没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服装厂发展缓慢,傅企平为求发展奔波无数次,从上海请来退休“封剪”的“红帮”传人,转变观念,打开思路,引进各路人才。他把村服装厂办起来后,把它交给善于搞经营的年轻人,而自己,又回归了农业 。
1986年,滕头村成立了农业公司,这是滕头村农业产业化的开始。在集体的土地上种什么,一直是傅企平带领的农业公司苦心钻研的问题,从做市场调查开始,他们先后在土地上集中种了粮食、梨树、葡萄,因为粮食附加值太低,不划算,就搞起了多种经营,为了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还进行了立体农业的尝试,在田间开河养鱼,地下铺设暗管进行排灌。最终,根据滕头村的土地、土壤结构,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一个村民有些陌生的项目——花卉苗木上。
彼时,傅企平带领的农业公司,不仅有方向上的思考,还有操作上的思路。“种花卉苗木也好,搞其他东西也好,你一定要做得精,做得专,做得好。我始终觉得不管什么东西,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产业。”他说。他们先从国外引进品种,然后聘请园林专家进行改良,让品质变得更加优良,从成活率到专业服务上,都做到有保证。
发展,让滕头村出了名,参观考察的国内外游客日益增多,1998年,滕头村又开始“冒险”:发展起乡村旅游,成为全国最早收取门票的村庄之一。“一开始搞的时候一部分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年纪大的他们想不通,你农村里面那些花花草草,你卖门票?谁能来啊?你不可能的,异想天开的。”傅企平说,可是后来,傅企平又成功了,滕头村的旅游产业成为村庄发展的一大亮点,不仅被评为5A级旅游景区,而且,每年到滕头村的游客有100万人次,每年仅门票收入就有3500多万,旅游的综合收益超过亿元。
在滕头村,没人不称赞这个40岁出头的年轻人,他叫傅平均,从车队队长、滕头集团办公室主任到滕头村党委副书记、滕头集团副总裁,一路走来,他创造的业绩,不仅让领导竖起了大拇指,也让大家看到了这个年轻人的活力与干劲,不管是在村庄治理,还是在集团发展方面,他都有着独特的想法。
2006年,滕头村发展关键的一年,在经历了产权制度改革带来的平稳发展后,滕头人没有满足,而是敏锐地觉察到要想做大做强滕头村办企业,必须向新的领域拓展,傅平均的嗅觉很灵敏,他已经在“悄悄地”做着调研,并向各种专业人士咨询,准备充分后,他大胆地向滕头村党委提出:进军投资行业。为了鼓舞士气,他还主动立下“军令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