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澜沧江畔憩小湾.doc
澜沧江畔憩小湾
这里曾是一片沉睡很久很久的土地,没有人与这片土地为伍,没有掌声为这片土地欢呼,空余的是一片鸟语花香的峡谷,逝去的是一江滔滔不绝之水。历史的车轮辗转到今天,库容为151亿立方米的小湾电站建成发电,形成了“一坝高筑截留万方江水,六机飞旋送出亿伏电光”的高峡出平湖的壮美景观。
车行小湾
从凤庆县城出发,我踏上了小湾之行的旅途,北行49公里。远远望去,澜沧江、黑惠江似两条青龙,一路卷着浪花奔腾咆哮,喷珠溅玉,滔滔向前。耸立的巍峰,险堑的深谷,怒吼的江水,横跨的铁索和着响亮的马帮铃声,曾经是澜沧江最美的画卷素有“绝壁奇峰干仞山,谷底深幽水澄蓝,珍禽异兽林中走,万倾良田一江边”的惊叹。
车进入小湾地界,眼前的天地却是雾的世界,白茫茫的。朋友说,这里的雾是有灵气的,雨季时的雾,它是从山头往下飘移,而秋冬时节,它又是由下往上走动。在我看来,那是一片无垠的海,飘飘渺渺,如梦似幻,就像我奔涌的思绪,在阳光的照耀下在澜沧江大峡谷兴奋地跳动。
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全长4900公里,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是世界第六大河流。站在世界第一高的292米双曲拱坝下,向上仰望,高耸的大坝直入云霄,伴随流彩飞云,大坝似乎动了起来,向你紧压过来。
坐电梯上了大坝,曾经如烈马般狂奔的江水在小湾水电站库区如亮闪闪的巨镜,静静地环绕于两岸大山之间,缕缕雾气把跨江大桥装点得如彩虹般美丽,构成了一幅山与水、水与天相连的和谐画面。高峡出平湖、彩虹连山间,小湾库区的百里长湖诠释着澜沧江最壮美的篇章。奇花争艳,飞云织锦,层峦迭翠,给游人增添了无限雅兴,喧闹的队伍突然安静下来,朋友们默默地接躇而行,有的深思,有的渐行。或许是百里长湖的灵光感化着游人的灵魂,让大家在这静思静虑,涤尽心灵的污垢,坦坦荡荡,舒舒服服地沐浴阳光。
登上船舱顶层,回望电站大坝,朦胧的暮色中大坝像一堵横空而起的坚实巨墙,挡住一江流水,变成了绵延辽阔的镜泊湖。重峦叠嶂,在小湾百里长湖面前都变得低矮了,你感受不到那种人在谷底山在云里的感觉了,在小湾百里长湖,澜沧江是一张安详的面孔,温柔而又平静。两岸山花竞相绽放,猴群在峡谷丛里中嬉戏,坐在船上,任思绪像一匹脱缰的野马,领略这大自然的美景,摄影拍照,吟诗作画,百般美景任你索取,引吭高歌,忘却烦恼,人与自然的神工给人一种美的体验。
坐在船上,聆听澜沧江畔茶马古道的故事,打探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战场,不经意之中,一个叫做犀牛的小镇跃入眼帘。犀牛村房屋都是一门四合一天井,或一门三合一照壁一天井,飞檐翘角,白墙青瓦,绘墙、雕梁、画栋十分醒目,甚是壮观夺目。
放舟小湾百里长湖,自然要领略亚洲第一深水大桥——新漭街渡大桥的壮美风光。新漭街渡大桥修建于2008年,桥全长819米,宽9米,主桥墩高168米,是亚洲第一桥,水库蓄水时,水面最高可淹没到166米,也就是说,此时桥仅高出水面数米,酷似一条巨龙,横卧烟波浩渺的小湾百里长湖之上,十分壮观。
澜沧江把凤庆县一隔两岸,为方便行人、马帮来往,1761年,人们在澜沧江上修建了青龙桥。1983年,为改善两岸的交通环境,人们在青龙桥上游漭街渡建起了一座公路钢索吊桥——漭街渡公路桥。公路大桥建成,给南北两岸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青龙桥逐渐淡出人们视线。
如今,站在新漭街渡大桥上,似乎自己也成了亚洲第一高人,眺望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蓝天白云绿树翠峰倒映湖中,江水平静墨绿,偶有船只划过,荡起涟漪圈圈绽放,别是一番风情。真可谓“两岸丹青开画本,一江春水入诗笺。波光潋滟落红舞,丝柳飘摇抱月眠”。
船在漾江码头靠岸,我们走进了一个叫做紫薇村的苗寨。紫薇村青山悠悠、重峦叠嶂,沿途数公里都是绿水青山,泼彩似的层层梯田依山而上,浩浩的澜沧江顺着寨脚流淌。紫薇村苗族在凤庆居住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紫薇村地处澜沧江大峡谷,多为崇山峻岭,林木葱笼,山恋起伏,农户居住较为分散,多数农户倚山而居。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紫薇村苗族创造了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虽没有自己的文字,却用“唱”和“跳”的形式来传承自己的文化。
有人说,紫薇村苗族的服饰是记录民族发展的文字。他们的服饰以色彩斑斓、装饰纷繁、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而著称于世。从种麻、剥麻、结麻、纺线、煮线、解线、牵线到织布,都有严格的加工程序,用他们自制的麻布制作出绚丽多姿的服装,白苗系统服饰干净利索,清新素雅。据说,制作完成一套苗族服饰需要花一年时间,其工艺价值可想而知。苗族服饰艺术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由于历史悠久,这些图案所代表的文字功能和传达的特定含义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后人无法完全解读,这也是苗族服饰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不知何时,忽明忽暗的残月将苗家山寨映照成一个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