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线上的熊家父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滇藏线上的熊家父子.doc

滇藏线上的熊家父子 熊继华(右)与儿子洛桑江初 创业   熊家父子的老家在香格里拉下面的上江乡,上江在金沙江边上,是一个安居乐业的小山村。   熊继华在家里排行第三,在村里更被认可的是“熊老三”这个名字。“我小时候不爱听父母话,老是在外面跑,算是家里最淘气的。”老熊说自己年轻时记性好,在学校时成绩非常好,但就是不爱学。   19岁那年,熊继华去昆明当武警,两年后转业,警服一脱又恢复了农民身份,也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这一年他解决了人生大事:结婚了,新娘叫央珍拉姆,是他在村里早就认识的藏族姑娘。老熊最得意的是能把村里公认的好姑娘追到手。央珍拉姆最被称道的是一手好字,也有点文学青年的色彩,一直坚持写日记,几年下来攒了厚厚的一摞。   1987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像当地人一样,这个家族的新成员有两个名字,“洛桑江初”这个藏名是老熊向活佛讨的;汉名命名权在爷爷那里,老人家则按家族传统,取了一个很吉祥的名字——“熊双福”。长大后的洛桑在相貌上更偏向于藏族。没多久,洛桑又有了妹妹。老熊努力为四口小家打拼。   云南一带盛产药材,改革开放后有外面的老板进村里收购药材。头脑活络的老熊也慢慢开始试着做。“今天收一点卖一点明天继续收,那时候手里钱不多,尽快卖了手里才有现钱。晚上要收药材,他就过来帮我牵个袋子收货做账,也经常到夜里一两点钟。”回忆起小洛桑的懂事,老熊还有点感动。   熊家还没出过一个大学生,或许洛桑就是能完成这个使命的人。想起这一点,老熊就充满了斗志,不管他打拼得多辛苦。他想洛桑以后肯定是要离开村里去县里上初中的,他应该早点做准备。“我们家里条件也不能说苦,但是农村条件普遍都不好,特别是教育这一块。我们那个村离香格里拉县城还有120多公里,一个农村小孩自己进城读书我们也不放心。”1997年,老熊就拿着做药材攒的7万块钱,买了一辆车在县城开起了出租。两年后,洛桑小学毕业,就跟着父亲到了县城读初中。洛桑妈妈则带着妹妹仍留在村里的老家。   那时香格里拉还叫中甸县,只有几条路是柏油路,其他都是土路,老熊在城里也没什么靠山,他笃信最朴素的生活哲学:起早贪黑,勤快,不偷懒、不耍滑。“当时在县城里开出租的几乎没有藏族,因为大部分藏族司机都去开拉木料的大车,挣钱多,不辛苦;他们根本看不起出租车。所以开出租车的大部分是像我这样从农村来的,或者是来打工的四川人。大家都很辛苦,所以也比较能处到一块儿去。”老熊有一股天生的豪爽气,“其实我也没什么,就是从乡里来的,一开始也是谁都根本不认识的,我的宗旨就是善待别人”。他不但交了很多出租车司机的朋友,而且在这个圈子里渐渐建立了威信。 老熊带着他的车队在滇藏线上行走了十几年   又过了3年,洛桑妹妹小学毕业,母女俩也进了城;老熊让央珍拉姆也考了驾照,这样两人可以白班夜班地轮换开出租车。   有一天,洛桑妈妈开车时,上来三男一女,遇到了抢劫。洛桑妈妈侥幸逃脱,四个人后来也被抓到,可是从此落下了心病,以后再也不敢开出租车了。老熊就在自己家开了个酥油茶馆。没多久,这个地方拆迁,老熊投了100万元,在老县城买了块地皮,老熊自己设计,建了一家客栈。一直到现在,这个“老熊之家”一直由洛桑妈妈和妹妹负责打理。   很长一段时间,以农牧业为主的中甸都是全国“十大贫困县”之一。直到199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对外宣布“香格里拉在云南迪庆”,从此在国内外兴起了空前的香格里拉热。2001年,时任县委书记、现在出任拉萨市委书记的齐扎拉把中甸县正式更名为香格里拉,并决定大力发展旅游业。   当时到香格里拉来旅游的团体并不多,更多的背包客或外国人。游客们到香格里拉,因为没有专门的旅游运营车辆,只能找出租车。老熊正是通过这个机会开始慢慢接触旅游的,老熊这些老司机们后来被人称为“藏区活地图”,实际上在早期,他们对那些地点根本一片空白。一些国外的自助游客,他们带着旅游书,上面记着当地的村落、民俗,跑得长了,老熊才被带出来了。   第一次走滇藏线,已是10年前。老熊记得,当时一个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叫李军的人到香格里拉,提出要包车,从香格里拉到珠峰大本营再回来,12天,这也是老熊第一次进藏。后来要包车进西藏的客人越来越多。一次,一位客人对他说:老熊我们需要好的越野车,你去组织一个车队,以后我们有大批的客人过来介绍给你。老熊也觉得进藏游的市场越来越大,的确需要他在“硬件”上更新换代了。于是他先买了一辆帕杰罗V6;过了几年,又换了一辆丰田4500。“这个4500是在我手上的第五辆车了,之前是夏利、捷达、帕杰罗,4500的二手同一款车换了两辆。”   那时候从云南进藏这条线开始热起来,特别是2005年左右,“尤其是玩越野的人”。但是进藏的难度大,那时的滇藏线与现在比,有天壤之别。“川藏线更差,现在我们翻脚巴山不到一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