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活起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书活起来.doc

让书活起来 朱赢椿的《设计诗》因微博而得名,两个多月时间加印四次,四次脱销。 朱赢椿自己撰写并设计的新书《空度》。如果不仔细看,整本书只有一个画面;如果深入阅读,书的每一页都气象万千。(右图由受访者提供)   多数人知道朱赢椿,可能源自今年6月份一条火爆的微博。   6月11日,网友“随易在路上”在新浪微博贴出了朱赢椿自己撰写并设计的书《设计诗》中的7张内页照片,配文:“我知道在书店拍书不好,但实在忍不住,朱赢椿的《设计诗》太赞了。”该微博被转发6.7万多次,评论5300余条。一时间朱赢椿火了,《设计诗》自此以后两个多月时间加印四次,四次脱销 。然而,这在朱赢椿看来,却是反讽。   “这书2011年就出来了,却知之者少,我不上微博,这书却因微博而得名。我是事件的受益者,我批评这事别人可能会说我做作,由它去吧。我只希望读者看书时不要跟风,在逛书店时,随手翻翻,邂逅一本合适自己的书,那才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   在中国图书设计圈,朱赢椿一直与“最美的图书”联系在一起。 自2004年的《江南话语》获得“中国最美图书”称号后,由他设计的图书已近三十次获此殊荣;2007年的《不裁》、2008年的《蚁呓》更是两度拿下“世界最美图书 ”称号,为中国书籍设计师赢得了世界声誉。   8月17日,朱赢椿在上海书展上发布了他自己撰写并设计的新书《空度》 。如果不仔细看,整本书只有一个画面;如果深入阅读,书的每一页都气象万千。新书只印刷了1000册,是朱赢椿的图书中首印数最少的;但是每本书售价480元,却是售价最高的。这本书,不迎合“最美图书”的评委,也不想取悦读者,朱赢椿希望设计一本合适他生活的书。以书会友,“哪怕只卖掉一本,也就交到了一个合适的朋友。” 看蚂蚁打架   朱赢椿的工作室“书衣坊”,坐落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1995年从这儿毕业后,朱赢椿就留在学校的出版社设计图书。随园,是清代诗人袁枚的私家园林,也有说法认为是《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书衣坊的原址是一处废弃的车棚,“看中这儿,是因为比较隐蔽,有一棵枝桠繁茂的大树,还有一片虫儿低唱的草地,够接地气。”   朱赢椿特地请来南京知名的设计师陈卫新操刀设计自己的工作室。“为了避让大树的枝桠,盖房子时屋檐特地缺了一角;为了让他能‘大隐隐于市’,工作室设计成三进的格局,一进会客,二进工作,三进独处。”随园书坊的设计师陈卫新对书坊的设计非常满意,视之为自己的代表作之一。   灰瓦白墙的平房,屋前有“随园书坊”石碑一座。竹篱笆把书坊隔成了一个相对隔绝的空间。篱笆外是朱赢椿开辟的菜园,篱笆门边立着一个大大的“慢”字标牌,踩着满园的落叶踏入随园书坊,心境自然而然放舒缓。   朱赢椿在书坊里养了三只流浪猫,雪糕、切糕、蛋糕;在院子里养了几窝蜗牛,给蚂蚁拍了好几部微电影;把大树下的荒地开垦出来,种上了茄子、花生——小小的书坊,就是朱赢椿的三千世界。   他给工作室起了两个名字:随园书坊和书衣坊。前者因地名而名,后者由属性得名。“我们做的是书籍设计工作,做的是书衣,有为他人做嫁衣的意思。我们更多的是把作者的意图表现出来,而不是单独跳出来,让读者记住你的设计而忘记了书的内容。” 《蚁呓》充分和读者互动,让读者既可以把它当成书,也可以当成笔记本,书读完了后在留白处做笔记、画图形,再把这些创作寄回书衣坊,做成“蚂蚁”系列图书……(图由受访者提供)   朱赢椿的设计经历了几个阶段:开始时,比较注重形式感,像《不裁》中,特地用缝纫机缝了两道红线,在扉页上加一把纸刀;后来,比较突出个人风格,像《蚁呓》中唯美的手绘;最后,慢慢开始返朴归真,花里胡哨的设计没有了,“朱赢椿”的烙印减弱了,设计更多的是为了内容服务,让读者把更多的目光投入到文本本身,避免“买椟还珠”——和申赋渔合作的书《不哭》就是这样的代表。   而这几种风格的转变,全是在书坊中种菜听虫的过程中完成。   “以前,我也为赋新诗强说愁,为了构思新书,甚至特地跑到很远的地方采风。但是搬到书坊后,我发现原来灵感一直潜伏在身边。所以我经常告诫我的学生,创意不需要流浪、远行,只要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然后闭上眼静思五分钟,睁开眼立马文思泉涌。”朱赢椿边说边拿出三本书:《蚁呓》、《蜗牛慢吞吞》和还未出版的《小虫大事》,“《蜗牛慢吞吞》中的场景全出自这面墙壁,看,蚂蚁又打了架,现场版的《蚁呓》……” 让书活起来   朱赢椿认为“设计时不要跑到文字的前头去干扰读者”,但很多人买书,更多的是冲着他的设计而去:像《不裁》先后重印了十几次。对于这种状况,朱赢椿表现得很无奈:“我在做设计时,更多的是在传递文本本身要表达的信息。但有时候,因为一些原因,文本非常优秀,却不能引起读者注意,这时我们就要用设计‘喧宾夺主’,抓住读者眼球。”   《不哭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