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文学接受的性别倾向
林树明
论文学接受的性别倾向林树明
内容提要 文学接受中的性别倾向,是文学理论中的深层次问题,也是文学基础理论建构 必然要充分阐发的现实难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读者接受理论的回顾与反思 ,强调了性别因素在开放式的文学阐释空间中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在我国的理论界,文学接受中的性别倾向问题遭到忽视,女性主义批评对读者接 受理论的拓展得不到重视。在汗牛充栋的读者接受批评著述,以及当下流行的文艺 理论教材关于读者接受的相关内容中,皆未涉及接受者的性别倾向问题。毫无疑问,文学接 受中的性别倾向确实存在,其扩大了作品内涵,丰富了审美感知。本文主要围绕女性主义文 学批评的相关建树展开讨论。?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迄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史,其对于文学接受主体性别倾向的强调,以 及世纪之交一些理论家对阅读中性别化过程的关注,不乏现实意义。?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顺应了重视读者反应的世界文论大趋势。文学作品具有绝对的客观性, 是60年代以降的文学理论首先要颠覆的观念。读者接受理论通过重新调整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使人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文学及其历史。无论是罗曼?英伽登、汉斯?罗伯特?姚斯 、沃尔夫冈?伊瑟尔还是其他接受理论家,首先要解构的便是作品具有客观的凝固不变的 价值观念。他们指出,一行字、一页字或一本书似乎都是显而易见地客观存在在那里的, 其实是一种骗人的假象,作品的结构是与具体的阅读、评价无关的绝对而永恒的模式也是无 稽之谈;作品的意义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与读者密切相关。?从时间上看,读者接受理论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几乎同一时期,可以说读者接受理 论从逻辑上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颁发了通行证。不论承认与否,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正是在这 样的基础上呼之欲出的。意义是历史的产物,它在解构和重构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作品实 际上意指了不同的读者类型,读者不同的主体规定也导致了对作品的不同理解,文学意义的 实现既非全在于本文,亦非全在于读者,而在于双向交互作用的动态建构。此看法使女性主 义批评与读者接受理论处于同一层次,是其复合叠加之处。可女性主义批评步步逼进,既摈 弃传统文学理论的绝对客观论,又质疑其具备纯粹的科学性,认为传统作品和理论绝大多数 是大男子主义的,是男性压抑女性的一种转换形式,文学领域充斥着陷阱。如果读者接受理 论或阐释学是在问“我们怎么知道?”这一问题的话,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则进而追问:我 们要知道什么?初期的一部女性主义评论集《经验的权威》(便是将作品与读者反应联系起来,将其置于 特殊的文化背 景上进行性别剖析的尝试。紧接着的另一本女性主义批评论著《抗拒的阅读》(JudithF etterley,集中探讨那些男作家如华盛顿 ?欧文、霍桑 、诺曼?梅勒等人的作品,认为这些所谓的文学经典是建立在男性经验之上的,与女性读者 的体验相悖,从而倡导妇女读者对传统作品的怀疑与反叛。?
许多女性主义批评家指出,把文学作品看成是传递真实的、“人”的体验的观点,是西方 父权制人文主义传统所强调的骗人鬼话。就连莎士比亚那样对女性较友善的作家,也通过作 品中的人物,表现了对女性的蔑视。譬如,在《哈姆雷特》中,作者通过哈姆雷特对索菲利 亚的指控,表现了自己的“厌女症”:?哈姆雷特对索菲利亚行为的理解,全凭他关于女性的男性定见,而索菲利亚的行为也完全 受两名潜在男性的监控,其贞洁或淫荡全取决于哈姆雷特的态度。如果他爱她,她接受了他 的礼物与爱抚,那她便是贞女;如果他只想引诱她而并不爱他,那她便是低贱的淫妇,因为 哈姆雷特蔑视并嘲笑她,咒她该进修道院。①?父权文化一直将妇女排斥在外,传统的叙事 手法和阐释话语,以及“在一代一代的接受之链上被补充和丰富的”审美感受(姚斯语)是 男性的。女性读者在穿越这种男性框架的历程中被不自觉地变得更加被动和可悲,所谓“填 补未定点”的运作仍是男性框架的行为。因此,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首要任务是,学会用批 判的眼光审视那些带有偏见的作品在阅读中反对多于赞同②。阅读应是对现存准则的挑战 ,女性读者是一名“抗拒的读者”,存在于由性别因素模塑的“诠释集团”(interpretive communities)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这座大厦便是建立在“抗拒的阅读”这块基石之上 ,是对读者接受理论的进一步具体化和公然冒犯③。
社会存在,事实与描述之间的距离由话语代表着政治权,政治权决定了话 语权④。?读者接受理论虽然攻击“搞一个编年史一类的事实堆积”的历史客观主义的研究模式,要 求“摈除虚幻的艺术作品的永恒本质以及观察者永恒的立足点”,但它对文学的本质或价值 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与实证主义、新批评、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及神话原型 批评相近,仍是一种大男子主义话语。深谙接受理论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