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利诉讼策略
专利诉讼策略 崔忠武 一、专利诉讼案件的重要性 1、专利诉讼案件是企业竞争性法律诉讼的核心内容 美国337诉讼90%涉及专利。与其他IPR不同,单个专利诉讼会惊天动地,影响全行业的竞争格局。 2008年1月1日到2009年3月19日间,摩托罗拉公司介入的全部美国联邦地区法院法律诉讼共69件,其中知识产权诉讼30件,而专利诉讼占25件。 2、专利诉讼案件的巨大杀伤力 微软公司遭遇的五大专利索赔案(阿朗15亿;太阳9亿;Windows 5亿;Office 3亿;网络浏览器2亿多); Google遭遇88亿美元专利侵权索赔,涉案专利仅2个; 2005年4月,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医疗器械制造商Medtronic公司同意向洛杉矶市的外科医生Gary?Michelson和他的知识产权许可公司—Karlin技术公司支付13.5亿美元的和解费用,以终止双方已经延续约4年的专利纠纷。 柯达公司在拍立得相机专利侵权诉讼案造成的损失(单位:亿美元) 3、我国企业面临的紧迫形势 外部:我国进出口面临专利技术壁垒 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受到最多技术壁垒限制的国家和地区,主要为欧盟、美国、日本、韩国。 因为08年经济危机,对华进行“专利屠宰” 联想2009年1月1日至7月26日卷入9起美国专利诉讼,占其历史上在美卷入全部专利案件的36%; UT斯达康2009年1月1日至7月15日卷入6起美国专利诉讼,占其历史上在美卷入全部专利案件的37.5%; 华为公司2009年1月1日至7月15日卷入2起美国专利诉讼,占历史上在美卷入全部专利案件的66%; 中兴通讯2009年1月1日至7月15日卷入3起美国专利诉讼,占其历史上在美卷入全部专利案件的75%,另一件发生在2008年11月,也在美国经济危机爆发之后; 海尔2009年1月1日至7月15日卷入3起美国专利诉讼,占其历史上在美卷入全部专利案件的50%。 我国内部:案件大量增加,“专利竞争”将替代“渠道竞争”,成为企业间主要的经营性竞争工具 2008年1月至12月,全国地方法院新收专利案件4074件;大案、要案频发,考验政府和法院知识产权保护的魄力与能力。 2012年1月至12月,全国各级法院共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6.6万件,同比上升37.7%。 中国市场最大的问题是恶性竞争泛滥,消除恶性竞争的主要手段是提高专利竞争成本,加大专利保护力度,化减专利侵权障碍,促进产业快速整合。2008年,美国500强的总收入约占美国GDP的51.88%,1000强的总收入约占美国GDP的78%,目前,北美银行、汽车、IT、电子、化工企业间的市场整合速度迅猛,相比之下,中国经济结构与美国类似,中国500强企业的收入总额约占全国GDP的8成,但整合工具来自国资委,并非市场。 二、专利诉讼策略 商场如战场 专利诉讼不仅仅是一种主张权利、追究损失的手段,它还可以作为公司进行市场竞争遏制竞争对手的策略手段,如果灵活的将专利诉讼策略运用的公司的经营实践中,会收到出色的市场效果。 (一)进攻策略 1、含义:一方针对另一方的侵犯专利权的行为,主动通过诉讼手段追究其侵权责任,使自身利益得以维护的诉讼策略。 2、目的:制止对方的侵权行为、挽回损失。 3、辅助手段:诉前禁令、财产保全 (二)防守策略 案例: 广东兴发创新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兴发铝型材厂有限公司因与义乌市富亿建材有限公司、广东凤铝铝业有限公司专利侵权纠纷一案,诉至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告诉称:被告富亿公司大量销售仿冒本公司专利的产品,严重损害了原告的利益,这些产品都系凤铝公司制造,二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凤铝公司辩称:1、原告的专利应属无效专利;2、我公司生产的铝型材产品与原告的专利产品有明显不同,不构成专利侵权。 富亿公司辩称:被控侵权产品系从凤铝公司采购而来,不知道该产品存在侵犯专利权的问题,即使构成侵权也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经审理,法院认为:1、原告的通过受让所得的专利为有效专利;2、凤铝公司生产的型材与专利产品系同一类产品,在作为型材类产品的视觉要部的横截面上,两者除存在两处细微差异外,基本相同。这种差别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不易区分开来。因此,凤铝公司制造、富亿公司销售上述型材,均构成对原告专利权的侵犯。3、原告没有证据证明富亿公司存在明知侵权产品而予销售的事实,且依据公证书可以认定富亿公司销售的侵权产品系凤铝公司生产,富亿公司可以不承担赔偿责任。 最终,法院判决如下:凤铝公司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侵权产品并销毁制造侵权产品的模具;富亿公司立即停止销售侵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