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的多层意义和晦涩马拉美的诗歌创作.doc

象征的多层意义和晦涩马拉美的诗歌创作.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象征的多层意义和晦涩马拉美的诗歌创作

象征的多层意义和晦涩——马拉美的诗歌创作    作者:郑克鲁        〔内容提要〕马拉美的诗歌主要特点表现在:1.追求语言美、句法多变化和音乐性,确立了自由诗的形式;2.诗歌有多种象征含义,导致晦涩难懂;后期诗作尤其如此,需要读者去发现含义,3.具有深奥的哲理。他的诗与20世纪的世界各国诗歌融汇相通。      波德莱尔、洛特雷阿蒙、魏尔伦、兰波的诗歌是植根于他们所生活的日常现实或异乎寻常的现实之中的,而斯泰凡?马拉美(1842-1898)的作品却完全躲藏在生活的偶发事件和不幸之中。他出生在巴黎,五岁失母亲,小时喜欢幻想,像他后来所说的,具有“拉马丁式心灵”,十岁进寄宿学校,在桑斯中学念完中学课程,开始写诗。1860年左右,发现了《恶之花》。然后到了英国,在那里结婚。长期从事英语教学,先在外省的图尔农的中学里教学,后在贝尚松、阿维荣和巴黎就教。日常生活的单调、平庸和丑恶使他深感苦闷。他辛勤地从事诗歌创作。1866年出版的《现代巴那斯》收入了他的10首诗。早年马拉美除了受过波德莱尔的影响外,还受过爱伦?坡和巴那斯派的影响。从他的《恶运》中可以看到波德莱尔的《信天翁》和《祝福》的痕迹,从《革新》中可以看到描绘忧郁的种种表现。跟波德莱尔一样,他忍受不了现实的丑恶和单调,要摆脱烦恼和厌恶,渴望远游,也渴望神秘的或美的乐园。马拉美也从戈蒂埃和班维尔那里学到了对字句的重视和对形式美的要求。但随后他也寻求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道路,以《窗户》、《蓝天》、《海风》瞩目于文坛。马拉美的诗歌越来越朝着语言、诗句的完美的和多变化,以及象征的晦涩和多层意义的方向发分展,终于独树一帜,成为象征派的领袖。本文拟对他在诗歌史上的成就略作探讨。      一      马拉美的诗歌向来以精粹著称。他一生创作的诗歌数量不多,构思和创作一首诗总是苦思冥想,精益求精。长诗《希罗狄亚德)(1855--1875)写了十年也没有写完,《一个农牧神的下午》则写了11年(1865一1875),真是“十年磨一剑”,精雕细琢,苦心经营的程度甚至超过了福楼拜修改、写作小说所下的功夫。诗歌要写得精粹,这一认识是从奈瓦尔并始的,至波德莱尔得了确认,接着魏尔伦和兰波继承了这个传统,及至马拉美,则发展到新的高度。   马拉美之所以要对诗歌语言下功夫,还由于他对语言的功能有新的理解。他反对诗歌语言的描绘作用,认为诗歌“不应描绘事物,而应描绘事物产生的效果”;因为诗歌不是要重现已经存在的事物,而是要抓住它们的关系,显出它们的意义,“对大地作出俄尔菲的解释”。在《给艾散特人的散文》(1844)中,他指出一个词有多种意义,为了使他的想法具体化,他假设一个想象的岛,这个岛上的花表现为思想。这种把存在同时表现为思想的意象,在他的作品中不断出现。在《我重新合上的书》(1886)中,诗人创造一个希腊小岛,上面没有古代诗人描绘的女战士和维纳斯,这是丰富的现实被写作封闭住的意象;在这首诗中,思想的各种意象通过文本确定下来。马拉美将这些诗歌意象称为“虚构”。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这种虚构是怎样形成的呢?1869年,马拉美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写下了一些笔记。他将“话语”和“书写”看作语言的基本表现形式,其实他所作的是现代语意学和结构语言学的探索。在《戏剧草图》中,他认为一部剧本或一出芭蕾舞,就像可见的大自然一样,构成了符号的整体,以至书写的概念大为扩展.马拉美的思索已经具有现代意识。由此出发,他着意在诗歌中采用有启示性的、古老的、罕见的、难理解的词。   马拉美在写诗上除了追求语言美之外,还力求句法的变化,往往改变一般的句子排列次序,造成一种新颖的效果。他从“给社会语言以更纯粹的意义”出发,把注意力放在句子的结构上面。他常常将动词和主语、原型动词和副动词分隔开来,增加同位语(经常放在相关的词的前面)、省略或婉转说法,从而分解句子。应该说,诗歌中语句成分的颠倒是常见的现象,但这往往是基于押韵的需要,而马拉美则不完全是这样,他从句子的变化角度来考虑这种句子成份排列,因而不同一般的排列方法频繁出现。马拉美的句子是一种新的创造,给人以鲜明的感受。有的论者认为:“毫不奇怪,马拉美不得不打破句法的所有规则.为了实现他作诗的最高理想:写出精神的音乐。(杜歇《法国文学史教材》第5卷第417页,社会出版社,1977)   马拉美确实在追求诗歌的音乐性。他根据语言的音响效果来组织字句,从中抽出声音的启示功能。在押韵方面他尤其下过苦功。《天鹅》围绕着I这个元音押韵: UI , IVRE , IE , IS ,IGNE,具有和谐的音乐效果。《她纯粹的指甲……》这首诗更巧妙:全诗其实只有两韵,但字形分为四韵:YX,ORE,IX , OR 。 IX字根的字在法文中属于罕见字尾,而PTYX(咳)字既是罕见字,又是晦涩难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