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章 心理测量产生与发展 ppt2012.9.9.pptVIP

第二章 心理测量产生与发展 ppt2012.9.9.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心理测量产生与发展 ppt2012.9.9

心理测量 psychological Testing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第二章 心理测量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古代心理测量思想 西方心理测量的早期探索 西方心理测量运动的发展 心理测量在现代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古代心理测量思想 一、能力测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能力测验的思想:中上之人、中人和中下之人 汉代董仲舒提到注意测验:“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莫能成” 三国时期的刘邵的《人物志》可以说是一部研究能力的专著,把人的才能分为12种类型:清节、书法、术家、国体、器能、藏否、伎俩、智意、文章、儒学、口辩和雄杰。 1937年美国学者施瑞奥克(J. K. Shryock)将此书以《人类能力的研究》为书名译成英文在美国发表。 若夫德行高妙,容止可法,是谓清节之家,延陵、晏婴是也。 建法立制,强国富人,是谓法家,管仲、商鞅是也。 思通道化,策谋奇妙,是谓术家,范蠡、张良是也。 兼有三材,三材皆备,其德足以厉风俗,其法足以正天下,其术足以谋庙胜, 是谓国体,伊尹、吕望是也。 兼有三材,三材皆微,其德足以率一国,其法足以正乡邑,其术足以权事宜, 是谓器能,子产、西门豹是也。 兼有三材之别,各有一流。 清节之流,不能弘恕,好尚讥诃,分别是非,是谓臧否,子夏之徒是也。 法家之流,不能创思远图,而能受一官之任,错意施巧,是谓伎俩,张敞、 赵广汉是也。 术家之流,不能创制垂则,而能遭变用权,权智有余,公正不足,是谓智意, 陈平、韩安国是也。 凡此八业,皆以三材为本。故虽波流分别,皆为轻事之材也。 能属文著述,是谓文章,司马迁、班固是也。 能传圣人之业,而不能干事施政,是谓儒学,毛公、贯公是也。 辩不入道,而应对资给,是谓口辩,乐毅、曹丘生是也。 胆力绝众,材略过人,是谓骁雄,白起、韩信是也。 6世纪,我国江南有了“周岁试儿”的习俗。《颜子家训》:“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命之试儿”。 清代的益智图(七巧板)、九连环可以被认为是最早的创造力测验。 二、人格测量 孔子不仅论及学生的智力水平评定,同时也提出了性格类型的观点。把人分为狂者、狷者和中行之人。“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刘邵根据阴阳、五行和形体的关系及人的行为表现把人格划分为12种类型。强毅之人、柔顺之人、雄悍之人、俱慎之人、凌楷之人、辩博之人、弘普之人、狷介之人、休动之人、沉静之人、朴露之人、韬谲之人。 三、对测量理论的最初探索 孟子(公元前327——289年)就提出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他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刘邵对人才鉴定的意义、可能、困难和方法都作了系统的论述。他说:“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要知人要从九个方面考察: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方法是“八观”、“五视”。 “八观”就是:“一曰观其夺救,以明间杂;二曰观其感变,以审常度;三曰观其志质,以知其名;四曰观其所由,以辨依似;五曰观其所爱,以知通塞;六曰观其情机,以辨恕惑;七曰观其所短,以知所长;八曰观其聪明,以知所达。”“五视”:“居,视其所安;达,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穷,视其所为;贫,视其所取。” 古代中国心理测量的特点 : 1.描述性的,定性的,而非定量的 ; 2.分类式的 ; 3.注重对人作整体的鉴定和评价,并倾向于和人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 ; 4.具有强烈的应用性质。 第二节 心理测量在西方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一、现代心理测量的起源 心理测量的前提是人的个别差异,对于人的个别差异的关注是源于18世纪天文学上的一个事件。1796年,天文学家N.马林斯基因为助手金内布鲁克观察到一个星体通过另一个星体的时间比自己晚0.8秒而辞退了他。 天文学家贝塞尔 1879年冯特等在实验室研究中发现,不同的被试对于同一刺激的反应时间常常不同,后来认识到每个人的反应时不同。 法国医生艾斯克罗尔(G.E.D. Esqurol)对于智力落后(mental retard)儿童与精神异常者(insane)作了区分。并发现语言能力是智力水平的最可靠指标 法国医生沈干(E. Seguin)对于弱智儿童的诊断与治疗,开办智力落后儿童学校 二、现代心理测量的开创者 (一)高尔顿(Francis. Galton) 1869年出版了《遗传的天才》提出人的智力由遗传而来,智力水平分布是正态分布,其差异是可测量的。1884年在伦敦国际博览会上成立了一个人类测量实验室。后迁移到伦敦南克圣顿博物院进行研究,长达6年。 高尔顿发明了用于长度视觉辨别测验的高尔顿棒,用于测量听力的高尔顿笛。 高尔

文档评论(0)

caohua03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