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的文学价值解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赋的文学价值解读.doc

汉赋的文学价值解读   摘要: 汉赋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在艺术方面具有开创性的影响;作为“法律文学”,具有突出的贡献;在反映时代思想精神方面也具有指导性的作用。本文就此三方面,解读汉赋文学价值并对其产生的深远影响予以一定的评价性见解。   关键词: 汉赋 文学 文学价值 法律   汉赋对于文学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它开创了文学艺术的先河,歌颂了国泰民安、帝国统一、山河壮美等美情美景,也反映出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对此有一定的时代意义。汉赋作为文学形式,有着丰富的法学资源,包括对执法、司法的表现以及对汉代的法律精神的体现。在汉赋中,我们看到汉代的作家往往又是法学家、看到他们主张的绝对正义与美感、对社会矛盾及其不良情绪的描绘与消解。汉赋成为社会健康发展的平衡器,体现出文学特有的诗性正义,同时对时代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汉赋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   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在秉承《诗经》赋颂传统、进仿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装恣律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文体。与汉代诗、文一起成就了汉代文学的灿烂与辉煌。汉赋有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之分,分别代表了汉赋不同发展阶段的主流形式。汉赋极大地开拓了文学题材。由于汉赋具有体物写志的特性,很多作家就可以把文学的触角探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此开拓出来了广泛的文学题材,几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的程度。在整个文学史上,体物文学的发端就是汉赋,大到家园建设,小至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无不涉及。早在先秦时代,诗人们总是注重抒发自己的内在情感,表现自我的价值观,忽视有意识地运用形象思维去搜捕客观的创作对象,从而进行细密的艺术概括。直到汉赋,才首次在观念上和实践上,自觉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铺采?文、体物写志”,从而奠定了我国体物文学的基础。同时汉赋也是山水文学的先声,汉赋中有许多对自然山水景物的描写,如张衡的《温泉赋》、蔡邕的《汉津赋》等。除此之外,宫怨题材、田园题材等都是由汉赋开创的,确立了纪行文学等。以上种种新的文学题材,都是由汉赋开拓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并发展了我国古代体物文学,使其不断完善,因此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对于我国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汉赋作为法律文学的贡献   在汉赋中有许多可鉴的法律体现,根据龚克昌《两汉赋评注》统计,西汉赋到班婕妤为止,共有75首,仅存篇目或残句的只有27首,其中表现赋者不遇之情、叹息社会礼崩乐坏、法律不公的有七首:贾谊的《吊屈原赋》、董仲舒的《士不遇赋》、东方朔的《答客难》、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扬雄的《逐贫赋》和《解嘲》、刘歆的《遂初赋》;讽刺统治者治国不明,委婉表达对法治公正诉求的有六首:贾谊的《旱云赋》、司马相如的《大人赋》、扬雄的《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劝诫地不方诸侯守法,维护中央政权的有三首:枚乘的《七发》、孔臧的《谏格虎赋》、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这三类涉及法律的汉赋共计l6首,占总篇目的21.33%。由此可见,现存汉赋中涉及法律的篇目多,超过总量的五分之一。其中贾谊、司马相如、扬雄三位汉赋作家涉及的篇目较多。   汉代时并没有多少人口,据统计汉武帝去世时全国只有1400万人,汉赋的作者大部分都是当时著名的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又是当时的法学家,如枚乘、晁错、董仲舒等。他们中很多人都参与过汉代法律的增订。法律的增订涉及关于历史借鉴、解决当时重大现实问题、讨论重要理论话题的政论文,这些证论文直接涉及制度和法度的把握。汉赋作为法律中的文学,注重体现其文学性,然而,这并不影响它们对法律理念的认识以及诠释的价值,从而对文学作为法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贡献价值。同时文学推动法律,法律亦影响文学。在君主立宪的官本位主导下,封建时期的文人大多有过为官经历,他们认为只有为官参政才能实现文人抱负,完成致君尧舜的理想。《汉书》记载,董仲舒、公孙弘、儿宽“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之。”可见以经术之学为吏是常态。封建官员的法律责任有专制特色:不仅依照成文法规,皇帝及高官还有不可违抗的决定权,这就大大削弱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文人受刑后常在作品中表现出对法律不公正的文学控诉。如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董仲舒的《士不遇赋》、贾谊的《吊屈原赋》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司法的不完善、执法的不公正现象的描述常常会在文学中体现,从而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汉赋与法律有着深层的联系。不仅是汉代文学有这个规律,而且可以推及文学与法律的关系。主要有三点:其一,文学对法律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二,文学家抒发大众的情绪,因而汉赋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有广阔性。这不仅仅是史学方面的价值,更有从宏观把握社会面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