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鱼我所欲也》.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pt)《鱼我所欲也》

教改先锋网WWW.JGXFW.COM 免费下载[教改先锋网] 主要思想 施仁政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 正句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⑤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⑦是 / 亦不可以已乎 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这样提出论点有什么好处? 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使文章生动形象,由浅入深,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2、文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 指哪些事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指哪些事情?谈谈你的理解。 3、“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6.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 层意: 第一层:(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 用“舍鱼而取熊掌”的生活常理为喻,提出 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文章第一段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1、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那么“万钟则……”这句话应指前面的哪一句? 总结第二段: 本段主要讲:列举一般的人和乞丐宁死不受嗟来之食和有的人不辩礼义贪求“万钟”的事例,证明了义重于生的道理,并告诉我们人不能丧失本心(或保持本心的重要)。 结合本文内容,再列举出几个你熟悉的“重义轻生、舍生取义”和“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历史人物。并用简洁语言加以说明。 分析下列各句中的“义”的不同,并说出你读过这些“义”的感受。 孟子:义我所欲也 三国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岳飞、文天祥:凛然大义 红岩英烈:气贯长虹、义薄云天 有关“舍生取义” 本文的成语是: 舍生取义 解释为: 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与之相关的名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 与之相关的事迹: 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肯倒下绝不屈服。 含“义”的成语: 义不容辞 义无反顾 义愤填膺 义正词严 取义成仁 第二段理解性默写: 1.正面举例论证人人都有本心,义仍存在(即证明人没有丧失本心)的句子: 2.反面举例论证,表现人丧失本心,并对此进行批评、嘲讽的句子: 3.用排比警醒人们不要为物欲所惑而干出不合礼义的事来(今昔对比论证人不能丧失本心)的句子: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 2.从反面论证“义重于生”,并具有警醒人心作用的句子: 3.使用比喻手法引出中心论点的句子: 4.体现了“人性本善”的思想,且人人皆可为尧舜的句子: 教改先锋网WWW.JGXFW.COM .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⑴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⑵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⑴句意思相反,第⑵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 教改先锋网WWW.JGXFW.COM 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比喻 :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对比 排比 教改先锋网WWW.JGXFW.COM 教改先锋网WWW.JGXFW.COM 1、本文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者也”,请你为本文再补充两个事实论据. 2、现实生活中“失其本心”者不乏其人,试举一例. A.文天祥宁死而不投降元

文档评论(0)

nfv05066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