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的女性形象与女性精神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茨威格的女性形象与女性精神分析.doc

茨威格的女性形象与女性精神分析   摘 要:本文通过茨威格的女性传记和小说解析了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和弗洛伊德女性精神分析理论的相通之处,即女性较男性更具有理性缺失性,但同时,茨威格的女性形象又不同于此,有着神圣和纯洁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作家借此表达了自己的人道主义理想。   关键词:女性形象 理性缺失 温暖和爱 人道主义思想   斯蒂芬?茨威格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传记作家之一,同时也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擅长对人物进行细致的性格刻画和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激情的描摹。在他塑造的众多人物中,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几乎绘制出了女性的总体面貌。同时由于他的“固有的成分一直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学上的好奇”,他很早就开始尝试着在涉及个人命运的一些性格化的传记和小说创作中对人物进行心理分析,并且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尤其在女性心理刻画和形象塑造方面,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到后者的理论精华。   弗洛伊德对强烈的人道主义者茨威格也怀着深厚的友谊,两人通信长达三十年,直至弗洛伊德过世。实际上,弗洛伊德晚年对茨威格的友情依赖已经到了诉苦的地步,他说,“无论读您的什么作品对我来说都意味着高度的享受。您善于理解别人,已经达到超群出众的地步……”(243,张玉书―茨威格)“完全违反我的本意,我诉起苦来。我认为,我是想从人性的角度接近您,我不愿意被人颂扬为海上岩石,波涛冲击,纯属徒劳。”(258,张玉书―茨威格)由此可见,两人已经到达了神气想通、极其坦诚的地步。   然而,作为精神分析学家的弗洛伊德和作为文学家的茨威格毕竟有着各自的领域和思想,所以在很多方面他们也存在巨大差异。在女性书写方面,茨威格笔下女性的非理性激情可以说充分贯彻了弗洛伊德的女性精神分析理论,然而,同时又有着很多自己的女性人性认识。厘清这些异同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刻理解两人的女性观,理解不同领域的两名西方男性眼里的女性本质,认识到他们站在男性立场上对女性的尊重、狭隘和误区,从而更好的帮助现代女性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克服心理障碍和本性弱点,走向更健康、快乐、美好的自我。   一、弗洛伊德的女性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的妇女观本质上是一种生物主义的妇女观,认为女性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成长中的阉割情结和阳具崇拜。弗洛伊德完全无视社会因素对女性的影响,用“阳具羡慕”来解释一切女性现象,把女性的自卑、软弱、被动、顺从,乐于抚育孩子等.都看成是这种心理的产物。在他看来,男孩对失去阴茎的恐惧和对阉割的恐惧使他们得以摆脱俄狄浦斯情结,成功地使自己顺从父亲的律法,成为顺从的遵守规则者,并且总是以“头脑”控制“心灵”。女性恰恰相反,她们没有这种恐惧,因此这种对恐惧的匮乏体验使她们进入俄狄浦斯情结,终生都和父亲的律法有冲突。弗洛伊德说,“她们的超我从来不是像我们对男人所要求的那样如此不可动摇,如此不受个人情感影响,她们的感情起源也不那么独立……她们没有做好准备去服从生命中伟大的必要性,她们更容易使自己的爱憎感情影响决断……”(197,艾晓明),因此女性总是以“心灵”控制“头脑”,因此先天比男子低劣。   二、茨威格与女性精神分析的相通之处   弗洛伊德理论中女性超我的不发达在茨威格作品中集中表现为理性的缺失,或者非理性激情。他虽然从不宣扬这种理论,作为人道主义者和写了许多女性至美之面的他也不会赞同弗洛伊德这种明显歧视女性的观点,可是仔细分析他的作品不难看出,女性和理性缺失似乎是一脉相承、紧密相关的。   在女性传记《断头艳后》中,15岁的奥地利公主玛丽?安东奈特嫁给了16岁的法国王太子路易十六,后成为王后。可是,从新婚之夜开始,由于“太子生理上令人难堪的障碍,房事不能进行,……今天和明天没有完成,今后几年仍然如此。”(16,陈祚敏―茨威格)事实上,他们夫妇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不曾达成性爱,对路易来说,这一生理缺陷决定了他一生的精神状况以及他此后生活中的极其惧内;对安东奈特来说,这种影响更为深远。历史记载中的她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她生活作风放荡奢华,常常彻夜游乐,整天厮混于社交。法国大革命后,雅各宾派将她描绘成天下少有的淫妇和十恶不赦的国家罪人,并最终把她送上断头台;而保皇派则把把她塑造成“头顶围着一圈光环”的神圣偶像和无辜的牺牲者,以致于后来的历史学家和传记家对她的看法也存在妖魔化和神圣化的两种极端。茨威格则对传主的人格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做了饶有兴趣的解释,在传主的个性和历史进程间建立了某种因果关系,认为其奢侈和放荡是扭曲的受压抑性欲的替代物,他说,“对神经学稍微有些常识的人都会认为,她在长期内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紧张情绪和烦躁不安,对什么都不能感到满意,狂热的到处寻找欢乐,是欲望受到刺激而又不能得到满足所造成的典型后果。”((28,陈祚敏―茨威格)所以,他的结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