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劳动合同案例.pptVIP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pt)劳动合同案例

案例1:小张大学毕业应聘到一网络销售公司工作,该公司实行“无纸化办公”,从采购、物流、销售,到劳动人事管理全部实行无纸化操作。上下级交流都采取电子邮件的方式,公司与小张的劳动合同就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签订的。前不久因客户锐减、业务萎缩,公司决定裁减人员,我接到解除合同通知后,以用人单位没有和我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为由,要求按双倍补发工作期间的工资。 案例2:小王从某名牌大学毕业后,应聘来到某公司销售科,不久被调到外地一办事处入职时,公司与小王约定了工资待遇等问题,但未与他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之后,该公司给小王的邮件中发过一份电子合同范本,小王并没有理会,最近公司人员变动,单位口头通知辞退小王,小王认为公司存在多项违法裁员的情形,随即申请了劳动仲裁,除了要求未提前通知的解约代通知金和经济补偿金外,还包括了因未按规定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支付的双倍工资差额等,公司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不认可,认为已经向小王发过电子合同范本 ,小王没有回复,视为默认,书面劳动合同成立。 1.何为电子合同,电子合同属于书面合同吗? 2.电子合同如何实现签字或盖章生效呢? 在电子合同中,合同的文本是以可读形式存储在计算机磁性介质上的一组电子数据信息,该信息首先通过一方计算机键入,经过通讯网络或计算机互联网,到达对方计算机中。 电子合同的载体实质上是一组电子信息,其依赖的存在介质是电脑硬盘或软盘的磁性介质,而不是传统的纸张。 电子合同的电子数据信息表现形式不是有形的纸张文字,但可以通过调取储存在磁盘中的文件信息,利用电子显示在电脑显示屏或打印在纸面上。 《合同法》第十一条:“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数据电文是当事人订立书面合同的一种法定形式。 《合同法》第三十二条规定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的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当然,电子合同同样需要“签名”,它是通过对电子往来人身份予以识别的电子技术手段作为电子签名的。 《电子签名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六条业对电子签名做了相关规定,保证电子签名的可靠性。所以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判决:根据《合同法》第三十二条及《劳动合同法》第十条以及书面劳动合同补订(P59)。 案例1中小张与公司签订的电子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不能以用人单位没有和我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为由,要求按双倍补发工作期间的工资。 案例2中虽公司给小王发送过电子合同范本,但没有“签名”生效,所以小王主张二倍工资的请求应当得到法律的支持。 1.无论是员工还是用人单位 都缺乏对电子合同的认识,才 导致了劳动纠纷,给双方都带 来不必要的损失。 2.电子合同的相关规定只见于 《合同法》和《电子签名法》中 有所体现,在《劳动合同法》无 所体现,更谈不上具体硬性的实施措施。 案例: A公司派王某到美国接受为期6个月的专业技术培训,培训费用为3万6千元,公司和王某签订一个服务期协议,王某接受培训后必须为公司服务3年,否则,要向公司支付违约金。如果王某培训后专业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是市场上少有的人才资源,在公司工作满2年后B企业想高新聘请王某,王某在经过一番计算后决定跟公司解除合同,他认为提前约定的服务期限一年离开公司,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所以他最多只需支付1万2千元的违约金。 A公司则认为王某在培训后获得了个人专业技能,日后为其带来很高的收益,他的行为为公司带来的损失绝不是1万2千元的违约金能补偿的,而且王某的跳槽行为可能成为其他员工的“榜样”,破坏公司的形象,从而是公司蒙受不可预估的损失。 1.王某的判断正确吗? 2.A公司的顾虑又该如 何考虑,专项服务违约 金真正实现了公平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法院在受理此案后,正如王某所料判决其赔偿A公司1万2千元的违约金。 1.我国《劳动合同法》混淆了“违约金”与“补偿金”的概念。 2.《劳动合同法》也仅仅将培训费用限定在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业技术培训的支出上 ,而事实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