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万有引力定律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基本要求 一、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述 人类曾经长期错误地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着地球旋转的。直到1542年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行星是围绕太阳旋转的,1609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观测证实了哥白尼的学说。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终于认识到,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与圆轨道近似,可以认为行星是以太阳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 开普勒(1571-1630) 农业生产和 航海等需要 天 文 观 测 哥白尼 开普勒 良好的数学功底 超强的逻辑思维 日心说 行星运动规律 牛 顿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凭借他超凡的数学能力证明了:如果太阳和行星间的引力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则行星的轨迹是椭圆,并且在1678年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 引力常数 m1 m2 r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质量都是1kg的物体相距1m时的相互作用力仅为6.67×10-11N。通常,地面上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是微不足道的,在分析问题时可不予考虑。但是,在天体之间,天体的质量特别巨大,万有引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解: 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提供月球绕地球旋转所需要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得 例题 利用月球绕地球的旋转周期T=2.36×106s和月地平均距离R=3.84×108m。试估算地球的质量M。 答:地球的质量为6.01×1024kg 已知:T=2.36×106s,R=3.84×108m 求: M 二、人造地球卫星 地球对周围的物体有引力的作用,因而抛出的物体要落回地面。但是,抛出的初速度越大,物体就会飞得越远。 牛顿绘制的人造卫星原理图 研究地球卫星 运动是基于这样一种基本模型:将卫星视作质点,以地心为圆心,运动轨迹为圆,所需向心力由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 设卫星和地球的质量分别为m和M,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为r,卫星运动的速度为v。由于卫星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所以 则 可用上式求人造卫星沿圆形轨道绕地球运动时的速度。 对于靠近地面运行的人造卫星,可以认为轨道半径 r 近似等于地球半径 R 。将地球半径和地球质量的公认值代入上式,得 7.9km/s就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又称为环绕速度。 若卫星进入地面附近轨道的速度大于7.9km/s,而小于11.2km/s,它的运动轨迹是椭圆。 v1=7.9km/s v2=11.2km/s v3=16.7km/s 第二宇宙速度: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v2=11.2km/s。 第三宇宙速度: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v3=16.7km/s 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地送上了太空轨道,开创了空间科学的新纪元。随后,1958年1月31日,美国也成功地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次发射了“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迄今我国已向太空发射了近50颗各种用途的人造卫星。“神州6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标志着我国现代航天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人造卫星的发射 神舟六号待命飞天 神舟六号点火升空 教学内容 * *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