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nRF40的无线通讯系统及应用
基于nRF401的无线通讯系统及应用
1. 引言在仪器仪表及测控技术中,无线传感器数据的处理等,因此无线通讯干扰信息较多时,特别是在中断通讯模式下,频繁的中断将严重影响主程序的运行,另外由于对nRF401 的操作除了控制输入输出外,还需要对nRF401的收发状态、运行模式切换,因此对于一个总线结构的系统(如485 通讯模式),无线通讯部分也作为一个独立ID 模块时,传统的设计处理遇到了困难。因此需要设置一个中间处理环节,既能有效过滤信息又不影响通讯速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设计基于nRF401 作为无线收发芯片,使用两片AT89C2051 作为控制芯片,设计出一套无线通讯系统。其中一片AT89C2051(定义为控制芯片A)控制nRF401,AT89C2051 的IO 接口与串口配合控制nRF401 实现异步通讯;另一片AT89C2051(定义为控制芯片B)既能满足总线串口的要求,又能解决控制芯片A 由于频繁串行中断而不能及时响应总线的问题,起到分担任务、隔离干扰、串口扩展的作用。采用两片2051单片机设计方法,与采用一片双串口单片机设计相比,能降低成本、提高芯片利用率、隔离干扰。实践表明该系统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能很好解决短距离系统之间的无线通信问题。2. 系统硬件设计系统硬件设计包括无线通讯模块和通讯控制部分。2.1 基于nRF401 的无线通讯模块设计nRF401是Nordic公司研制的单片UHF无线收发芯片,工作在433MHz ISM频段。在接收模式中,nRF401被配置成传统的外差式接收机,所接收的放大器放大,经混频器变换成中频,放大、滤波后进入解调器。解调后变换成数字信号输出(DOUT端)。在发射模式中,数字信号经DIN端输入,经锁相环和压控振荡器处理后进入功率放大器射频输出。在本系统设计中,为了避免干扰,将基于nRF401的无线收发部分做在一块单独的PCB板上,引出通讯控制接口(J1),组成独立的无线收发模块。
2.2 基于AT89C2051 的控制系统设计控制部分包括两片AT89C2051,控制芯片A 负责处理无线收发模块数据信息,并与控制芯片B 通过P1 口以中断1 方式进行数据交流。控制芯片B 负责处理来自串口的信息,并与控制芯片A 进行数据交流。由于两片AT89C2051 以中断方式并行传输模式传输数据,其数据交换时间远小于单片机串口通讯时间,因此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半双工通讯时间。为了满足各种要求,串口通过跳线被设计成232 模式、485 模式和UART 模式。
3. 系统软件设计3.1 通讯协议在无线通信的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干扰,通常误码率比较高,即使发射方不发送数据,接收方仍会经常接收到由于外部干扰而产生的杂乱数据,为了在接收的过程中区分接收到的数据是否为有效数据,必须有一定的通信协议。在传输数据量不大时,为有效处理信息,本系统设计以下通讯协议:1) 无线收发数据帧由3个字节组成,即8bit的标识位(0xab),8bit的数据位,8bit的校验位。2) 无线收发数据帧格式byte1 高四位为1010(0xa),低四位为数据的高四位
Byte2 高四位为1011(0xb),低四位为数据的低四位
Byte3 为byte1与byte2的异或值。3 内部单片机之间传输的数据不包括标识字节和校验字节。4 系统与外部串行通讯时,采用另外的通讯协议(如Mod Bus协议)。5 外部输入采用中断方式,内部循环采用查询方式。6 程序设计中,外部中断优先,以及时接收外部数据信息。7 执行某一中断时,不响应其他中断。8 无线通讯模块平时处于接收状态。3.2 程序流程对于控制芯片A,接收无线收发模块数据为串行中断方式,接收控制芯片B 数据为外中断1 方式。主程序运行过程中始终处于检测系统状态字循环方式,当发送缓冲区有数据(来自控制芯片B)时,主程序调用串行发送程序将数据经串口、无线收发模块发送出去;当接收缓冲区有数据(来自无线收发模块)时,主程序调用并行发送程序将数据经P1 口发送到控制芯片B。在设计应将发送缓冲区和接收缓冲区设置为多字节,用来堆积不能及时转移的数据。控制芯片B 的程序流程与控制芯片A 流程相似,只是在接收串口数据时,控制芯片A 程序对数据帧的校验方式不同。图4 为程序流程图,其中UART()定义为串行中断服务程序;Int1()定义为外部中断1 中断服务程序;TranByte 定义为发送缓存区;RecByte 定义为接收缓存区;Recsum 定义为接收缓存区计数;Transum 定义为发送缓存区计数;delay 定义为延时子程序;flag 定义为系统状态控制字,其中flag.7 定义为接收缓存区状态标志;flag.6 定义为发送缓存区状态标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