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浦辅周流行乙脑医案
乙型脑炎的治疗经验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发生在夏秋季节的急性传染病。临床所见,本病颇似祖国医学温病学中“暑温”“暑风”“暑厥”“暑痉”等病证。发热、头疼、嗜睡、昏迷、抽风、呼吸衰竭为主要特点。
中医治疗暑病,不能一法、一方、一药;治疗“乙脑”也不能法、一方、一药。“乙脑”患者,受邪缓急,方有大小,立法谴药,寒热温凉,随病情而异。并结合气候、环境、年龄等情况全面分析,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给以恰当的治疗。
我对“乙脑”辨证论治与随证施治经过实践总结提出辛凉透邪等八法,作为临床治疗“乙脑”的参考。
辛凉透邪法
辛凉透邪是治疗“乙脑”的主要一法。前人经验有风淫于内,治以辛凉,在卫汗之可也。温热病初起,邪未深入,总宜辛凉透发,使其热邪外达而愈。否则滥用苦寒或香窜之品,必致邪遏郁不解,或引邪深入,贻误病程。
(1)邪在卫分:临床症状可见头痛,微恶寒,发热无汗,或有汗不透,口渴,呕吐,脉浮数或滑数,舌质正常苔薄白,治宜辛凉平剂银翘散(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或银翘散合葱豉汤(葱白、淡豆豉。若头痛,身微热,口微渴,但咳,可选用辛凉轻剂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苦桔梗、甘草、苇根加减。咳与头痛重者,多用桑菊饮加减,身热重者多用银翘散加减。
邪在气分: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大汗出大烦渴,面赤头痛呕吐。脉浮洪数,舌质红苔黄,治宜辛凉重剂白虎汤(生石膏、知母、生甘草粳米)加减,脉芤甚者加人参。吴鞠通说,白虎为暑温之正其源出自《金匮要略》。叶天士说,暑热—证,古人以白虎为主方。吴、叶二人之意,说明白虎汤治疗暑温的重要性。若夹湿身重者,可选白虎加苍术汤。若表实无汗,面赤口渴,右脉洪大,左脉反小,则可选用新加香薷饮(香薷、扁豆花、厚朴、双花、连翘)或黄连香薷饮(香薷、扁豆、厚朴、黄连)加减。或二香饮(苏叶、藿香、白茯苓、扁豆、厚朴、陈皮、半夏、甘草、大腹皮、桔梗、香薷、川连)加减。此外,还有凉膈散(连翘、黄芩、栀子、薄荷、酒大黄芒硝生甘草、竹叶)、六一散(滑石、甘草)、辰砂益元散加辰砂)、碧玉散(六一散加青黛)、芦根竹叶清热解毒法
暑邪,六淫之一。暑热伤人,其性最,火极而为毒,乃温发展所致,治宜采用清热解毒一法,急清其热,直泻其毒。临床应初视热邪深浅,辨在营在血等,随证施治。
若表里俱热,气血两燔,发热恶寒,头痛剧烈,狂躁心烦,谵语不寐,或吐血衄血,脉浮洪数,或沉细数,治宜清热解毒,选清瘟败毒饮(生石膏、细生地乌犀角、川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鲜竹叶)加减。若表里大热,选升降散(僵蚕、蝉蜕、大黄、姜黄)加减若热邪伤厥阴,目常开不闭或喜闭不开,时有谵语烦渴舌赤,夜睡不安,脉虚者,或在血分,舌质绛,苔黄燥不渴者,选清营汤(犀角、生地、玄参、竹叶麦冬丹皮、黄连、银花、连翘)加减。若热搏血分并兼秽浊,神昏谵语,或其人表疏,发汗而汗出不止神昏谵语者,选清宫汤(玄参心、莲子心、竹叶卷心连翘心、犀角尖、连心麦冬)加减。若热羁血分,舌绛,烦热,八九日不解者,选犀角地黄汤(地黄生白芍、丹皮、犀角)加减。若温邪郁于肌表血分,热甚血燥,不能蒸汗,发斑者,选化斑汤(生石膏知母、甘草、玄参、犀角、白粳米)加减。若热邪深伏阴分,热自阴来,夜热昼凉,热退无汗者,治宜搜邪透络,选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细生地、知母丹皮加减。真阴欲绝,壮火复炽而心中烦,不得卧者,治宜清热养阴,选黄连阿胶汤(黄连黄芩、阿胶、白芍、鸡子黄)加减。
渴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选用三仁汤(杏仁、苡仁、白蔻、滑石、竹叶、白通草。厚朴、半夏)加减。若太阴湿温,喘促者,选用千金选用增液汤(玄参、麦冬、细生地加减。若阳明温病,下后汗出,或下后脉静,身不热,舌上津回,十数日不大便,选用益胃汤(沙参、麦冬、冰糖、细生地玉竹)或益胃增液辈。
8.清燥养阴法
热性病初中期,一般则撤热以救阴,急下以存阴选用白虎汤、承气汤之类。若津伤液耗,而致内燥,宜清凉甘寒之物,才能收到养阴清燥之效。前人有“首用辛凉,继用甘寒”之法即此意也。若手太阴暑温,发汗后,暑证悉减,但头微胀,目不了了,余邪不清者,选用清络饮(鲜荷叶边、鲜银花、西瓜翠衣、鲜扁豆花、丝瓜皮、鲜竹叶心)加减若阳明温病,1脉浮而促者,选用减味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麦冬、甘草)加减。若暑邪久热,睡不安,食不香,神昏不清,阴液元气两伤者,选用三才汤(人参、天冬、干地黄)加减。以上三方,均可收到养阴清燥和余邪外达之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