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ANC)绝对值低于正常值而言,即新生儿生后2周-1岁时ANC 1.0×10^9/L, 1岁为 1.5×10^9/L,ANC 0.5×10^9/L称粒细胞缺乏症。粒细胞减少持续6个月以上才可诊断为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一)病因:一般而言,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多见,原发性少见。诱发因素如下:
1.遗传因素
先天性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较为罕见。分为两型:婴儿遗传性粒细胞缺乏症和重型家族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前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于1岁内死亡。后者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婴儿和儿童期均可发病,因反复感染而Ig水平可升高。两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10^9/L。尽管单核细胞增多,仍易患严重感染。
2.感染
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布氏杆菌病,粟粒性结核,严重败血症等;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病毒性肝炎等;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等。
3.理化损伤
电离辐射,如X线、放射性核素等;化学品,如铅、苯、汞等;药物,如氨基比林类药物、抗癌药、氯霉素等。
4.血液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红细胞贫血等。
5.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Felty综合征、慢性活动性肝炎、新生儿同种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纯粒细胞再生障碍等。
6.脾功能亢进
肝硬化、疟疾、慢性溶血性贫血、晚期血吸虫病、黑热病、原发性脾原性粒细胞减少症等。
7.其他
如情绪变动、运动、体温变化等都可以导致粒细胞的分布异常。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和急性白血病鉴别 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患者,主要是骨髓象 有时也累及血象 可出现较多粒系早期细胞,包括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有时可超过30%,酷似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鉴别点:前者有粒细胞缺乏症的病史,以及原发病或用药史。无淋巴结、肝、脾大等白血病浸润的体征。通常无贫血和 或 血小板减少。短期动态观察,骨髓及外周血早期粒系细胞逐渐减少及消失。必须寻找致病的原因。若为药物(如抗癌药、氯霉素、磺胺药和解热镇痛药等),化学物质(如苯、二甲苯和有机溶剂等),放射线(X线、放射性同位素等)所引起者,必须停止应用和接触;若为感染(伤寒、败血症、肝炎等)和其他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所致者,必须进行针对性治疗。
*10^9/L时,进行保护性隔离。
(2)加强皮肤、口腔护理。
(3)抗感染治疗。
(4)严重感染时,可应用丙球。
(5)粒细胞成分输注。
3.促进白细胞生成药物 地榆升白片、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10ug/kg.d,皮下注射)。
4.上述无效,充分抗感染后可试用糖皮质激素,常选用强的松1-2mg/kg.d,1-2周。
5.先天性病人可选择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