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量元素在环境中的分布 地下水由于影响因素较少,水中常量和微量元素相对稳定。地面水水体中微量元素来源多样,影响因素复杂,其含量极不稳定。岩石和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因各地区类型不同,其化学元素组成各异。大气中的微量元素种类和含量由于人为及自然的原因有很大变异,在某一地区植物中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为稳定。 微量元素的生物学效应 (一)对酶活性的影响 (二)对内分泌的影响 (三)影响某种特殊功能蛋白 (四)对生殖功能的影响 (五)调节体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微量元素与疾病 (一)微量元素过多过少所致疾病 (二)微量元素的抗癌效应 第四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并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性的有害影响,这种现象称之为环境污染。严重的环境污染叫做公害。因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区域性疾病称之为公害病。 人为排放造成环境污染的物质则称为环境污染物或环境污染因素。 第四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表现为以下的特点: 多样性:环境污染物(因素)可通过多种环境介质多种渠道进入人体及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可以多种多样。 广泛性:环境污染的影响范围和地区广泛,污染危害的对象广泛。 第四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长期性:人群常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状况。 复杂性:污染物在环境中可通过各种作用而发生变化,同时它在环境中不是单一因素存在,往往是多种因素同时存在而作用于人群。 第四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一、环境污染对人群的急性、慢性危害 二、环境污染与致癌危害 三、环境污染与致畸危害 四、环境污染的其他危害 环境污染对人群的急性、慢性危害 (一)急性危害 (二)慢性危害 1.引起非特异性损害 2.诱发慢性疾患(CODP ) 3.持续性蓄积危害 4.引起公害病 5.环境中多种有害因素的联合作用。 环境污染与致癌危害 (一)空气污染与肺癌 (二)水污染与肿瘤 1.水致突变性与肿瘤的关系; 2.水污染与肝癌 (三)环境污染致癌的毒理学基础 1.致突变与致癌效应 2.环境污染的致突变/致癌性检测 3.环境污染物致癌性检测与确诊 环境污染与致畸危害(teratogenesis) (一)环境污染与人类致畸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1.甲基汞污染与先天性水娱病 2.落叶剂2、4、5-T污染与致畸 3.大气污染与出生缺馅 4.农药环境暴露对人类妊娠结局的影响 5.环境激素效应 环境激素是指那些干扰 人体正常激素功能的外因性化学物质。 环境污染与致畸危害(teratogenesis) (二)环境污染与致畸的毒理性基础 1.动物致畸的三短试验 2.体外致畸试验 环境污染的其他危害 (一)生物性污染的危害 1.水体病原微生物污染:水源受病原体污染后可引起介水传染病的流行。 介水传染病分为以下几种: (1)细菌性疾病:如霍乱和副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痢疾等。 (2)病毒性疾病:如传染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传染性眼结膜炎等。(3)寄生虫病:如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胃肠炎等。 环境污染的其他危害 2.空气病原微生物污染:因生活和生产活动使空气受到病原微生物甚至病原体污染,可导致急性传染病的流行。麻疹、流感、流脑、白喉、百日咳、非典性肺炎等都可通过空气而传播。 (二)环境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第五节 环境与健康关系研究方法 一、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 二、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 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和特点 通常采用描述性(包括生态和现况)研究、分析性(病例-对照、定群)的研究和实验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从不同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群体其他反应差异来探讨发病因素及防治对策。其特点为: 1.环境流行病学是研究某个或某几个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产生的影响; 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 2.环境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前状态及包括生理功能、生化代谢改变、疾病前期等各种健康效应指标; 3.在探讨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时,通常是两种类型:①已知暴露因素,研究其对健康的影响;②出现健康异常,探索引起健康异常的暴露因素研究。 4.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最终目的是消除污染、改造环境和保护人群健康。 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 (二)环境流行病学研究基本方法与用途 主要为描述性(生态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实验性和理论性流行病学调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类: 1.已知暴露因素,欲研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及其程度,以便为采取预防对策制定卫生学标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环境烟气的形成和测定教程范本.ppt
- 健康教育诊断-计划与干预-评价(05.4.6)概述.ppt
- 环境艺术设计的工作内容及执业范围教程范本.ppt
- 健康科普讲座方法和概述.ppt
- 健康快乐坐月子概述.ppt
- 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设计教程范本.ppt
- 健康理念透析(董)概述.ppt
- 健康理念透析(新版)概述.ppt
- 健康美丽工程GP概述.ppt
- 环境艺术室内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模板教程范本.ppt
- 工业互联网平台视角下的工业大数据分析与挖掘2025年:智慧城市行业应用场景分析.docx
- 智能窗帘控制系统在智能家居市场中的市场细分与竞争格局分析报告.docx
-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马坊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数学试题[含答案].pdf
- 2024-2025学年小学劳动四年级下册湘教版《劳动教育》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5年传媒产业园区产业园区产业园区运营管理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数字化转型报告.docx
- 上海市闵行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卷[含答案].pdf
- 上海市闵行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2024-2025学年小学劳动四年级下册粤教版(主编:徐长发)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4-2025学年小学劳动五年级上册川民版《劳动教育》教学设计合集.docx
- 铁路区间电话通话柱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