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血糖(患教会)概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ompany Logo 包装规格:片剂,2mg/片,铝塑包装,每板10片,每盒1板 用法用量: 对于糖尿病患者,必须测定空腹血糖、尿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以确定患者用药的最小有效剂量 口服:推荐起始剂量为1~2mg,一日1次 根据病情可增加,推荐的最大维持剂量是8mg,一日1次 剂量的增加应根据患者血糖变化 每1~2周剂量上调不超过2mg 饭前30min服用 降糖药主流用药-佑苏?格列美脲 糖尿病治疗注意事项 (1)不可任意停药 (2)按医护人员及营养师要求进食 (3)平日要注意血糖的控制,常检查血糖值 (4)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以防感染 (5)如有恶心,呕吐时,不可任意停药,要及时就医 (6)找出高血糖发生之原因,避免下次再发生 (7)注意保暖 (8)多摄取水份 (9)立即就医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健康血糖咨询讲座 什么是血糖 血清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 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那么葡萄糖有什么用呢? 它能够提供我们所需要的能量,所以血糖浓度必须保持一定水平才能维持人体的需要。 * 健康的血糖标准是什么 血糖正常值: 空腹全血血糖为 3.9~6.1mmol/L 血浆血糖为 3.9~6.9mmol/L 餐后血糖正常值: 餐后1小时血糖 6.7-9.4mmol/L11.1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 ≤7.8mmol/L 餐后3小时血糖 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 孕妇正常血糖值 ①孕妇空腹 不超过5.1mmol/L ②孕妇餐后1小时 权威数据表明孕妇餐后1小时不超过10.0mmol/L才是血糖的正常水平 ③孕妇餐后2小时 孕妇餐后2小时正常血糖值规定不超过8.5mmol/L 健康的血糖标准是什么 高血糖的危害 高血糖:当空腹(8小时内无糖及任何含糖食物摄入)血糖高于正常范围,或餐后两小时血糖高于正常范围7.8mmol/L (一)引起血管、神经并发症 (二)β细胞功能衰竭,胰岛素分泌更少 (三)高血糖时大量排尿,从尿带走电解质,使电解质紊乱 (四)高血糖引起渗透性利尿,尿量增加,机体失水 (五)可引起脑功能紊乱,临床上称高渗性昏迷 (六)全身乏力,葡萄糖不能很好地被机体吸收利用而从尿中排出 (七)视力减退,血糖升高时,眼睛视力往往减退 Company Logo 高血糖与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 由胰岛素分泌缺乏或功能障碍导致糖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但是高血糖不是一种疾病的诊断,只是一种血糖监测结果的判定,血糖监测是一时性的结果,高血糖不完全等于糖尿病。 目前世界上成人糖尿病患者约3.46 亿, 预计2030年,糖尿病发病人数将达到40亿。我国每天都有约16000人成为糖尿病患者,有约3000人死于由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高血糖与糖尿病临床表现 尿多,皮肤干燥 极度口渴 恶心,呕吐 体重减轻,虚弱无力 心跳快速 呼吸缓而深 血糖测试值升高 尿糖测试呈阳性反应 多饮 多尿 多食 消瘦 疲乏无力 肥胖 高血糖 糖尿病 一多三少 什么才属于糖尿病 诊断 条件 静脉(全血) 毛细血管 静脉(血浆) 糖尿病 空腹 ≥6.1 ≥6.1 ≥7.0 服糖后两小时 ≥10.0 ≥11.1 ≥11.1 糖耐量受损 空腹 <6.1 < 6.1 < 7.0 服糖后两小时 6.7~10.0 7.8~11.1 7.8~11.1 空腹血糖受损 空腹 5.6~6.1 5.6~6.1 6.1~7.0 服糖后两小时 < 6.7 < 7.8 < 7.8 血糖浓度单位:mmol/L * 糖尿病的病因 1.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因素 超重与肥胖、血压升高、糖耐量受损 等生物因素近10年迅速升高, 这些危险因素将导致 未来我国居民糖尿病患者将会急剧上升。 Company Logo 糖尿病治疗 1.教育 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了解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 2.自我监测血糖 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I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

文档评论(0)

a11666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