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1.探索遗传物质的几个经典实验的设计思路、方法、原理及问题分析 2.DNA分子结构和复制的关系及相关问题计算 3.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及在人类亲缘关系鉴定、刑事侦破中的应用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 3.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Ⅰ) 4.DNA分子的复制(Ⅱ) 考向探索 考纲内容及能力要求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生物体 卵原细胞 受精卵 精原细胞 卵细胞 精子 体细胞 受 精 作 用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 2N 2N N N 2N 2N 2N 染色体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因而染色体在遗传上有重要作用。 结论: 作为遗传物质具备的条件: 1、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3、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从而控制新陈代谢过程和性状 4、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证据: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 转化实验 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目的:研究遗传物质是什么 (2)实验材料: 两种肺炎双球菌、小鼠 多糖类荚膜 R型菌:菌落粗糙, 无荚膜,无毒 S型菌:菌落光滑, 有荚膜,有毒 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3)实验过程: 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4)实验结论: 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在杀死的S型细菌中什么物质是转化因子。 2、艾弗里确定转化因子的实验 (1)实验目的: (2)实验过程: 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DNA是转化因子。 即:DNA是遗传物质。 (3)实验结论: 2、艾弗里确定转化因子的实验 3. S型菌DNA重组到R型菌DNA分子上,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此转化导致的变异方式类似于转基因技术,故应界定为基因重组。 1. 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2.两个转化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4)注意: 想办法把DNA和蛋白质完全区分开。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实验目的: 确定遗传物质是否为DNA。 艾弗里提取的DNA纯度最高的还有0.02%的蛋白质,可信度低。 (2)原 因: (3)实验思路: (4)解决方案: 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是完全分离的。 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即可直接地单独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5)实验材料: (6)实验方法: T2噬菌体、大肠杆菌 同位素标记法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7)标记元素选择: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 DNA的元素组成: 。 C、H、O、N(有些含P 、S等) C、H、O、N 、P 是蛋白质特有的元素, 几乎都存在于噬菌体DNA分子中, 选择放射性同位素 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 (8)标记噬菌体方法: 先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 和35s的 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再用上述两种大肠杆菌分别培养T2噬菌体,制备出分别含32p 的噬菌体和含35s的噬菌体。 S P 32P和35S (9)实验过程: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用 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 的大肠杆菌,经过 时间的 后,用搅拌器 、 , 其目的分别是: , , 。 搅拌目的是: 离心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 而沉淀物中留下 32P和35S标记 未被标记 短 保温 搅拌 离心 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 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0)实验结果及分析: 检查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