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微生物生态及其在环境物质转化中的作用(演示)解析.ppt

7微生物生态及其在环境物质转化中的作用(演示)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 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 霉变(mouldness, mildew) 腐烂(rot)与腐蚀(corrosion) 变质(deterioration)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B1:30ppm 镰孢霉(Fusarium)毒素 T2 2. 果胶质水解过程 原果胶+H2O 可溶性果胶+聚戊糖 可溶性果胶+H2O 果胶酸+甲醇 果胶酸+H2O 半乳糖醛酸 (四) 淀粉的转化 C6H10O5 1200 淀粉主要来自植物,它是植物的重要贮藏物质。淀粉厂废水、酒厂、印染废水、抗生素发酵废水及生活污水等含有淀粉。 淀粉的降解途径 降解淀粉的微生物 途径①中:枯草芽孢杆菌、根霉、曲霉 途径②中:根霉、曲霉、酵母菌 途径③中:丙酮丁醇梭状芽孢杆菌、丁醇梭状芽孢杆菌 途径④中:丁酸梭状芽孢杆菌 参与催化淀粉降解的酶 1 α-淀粉酶 是一种内切酶,能够水解淀粉分子内部的α-1,4-糖苷键,其产物的构型均为α-构型,故称为α-淀粉酶。经过该酶的作用,淀粉液的粘度下降,因而又称为液化型淀粉酶。 2 β-淀粉酶 是一种外切酶,由于该酶的作用部位是β-位的糖苷键,故称为β-淀粉酶。 3 糖化淀粉酶 作用产物有两种:如果被作用的底物是直链淀粉,则产物为葡萄糖(该酶由此得名);如果被水解的底物是支链淀粉,其产物是葡萄糖和带有α-1,6-糖苷键的支链寡糖。 4 淀粉酶 作用于支链淀粉中直链和支链交接处的α-1,6-糖苷键。 (五) 脂肪的转化 脂 固态 :饱和脂肪酸+甘油 油 液态 :不饱和脂肪酸+甘油 饱和脂肪酸:硬脂酸、棕榈酸、丁酸、丙酸和乙酸 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 毛纺厂废水、毛条厂废水、油脂厂废水、制革废水中含有大量油脂。 脂肪的水解 甘油的转化 脂肪酸的β-氧化 1mol硬脂酸含18个C,需要经过8次β-氧化作用,全部降解为9mol乙酰辅酶A,总共可产生147molATP。 (六) 木质素的转化 木质素是植物体的重要组分,含量仅次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占植物干重的15~20%,木材的木质素含量高达30%左右。 木质素的结构是以苯环为核心带有丙烷支链的一种或多种芳香族化合物经氧化缩和而成。 造纸废水和人造纤维废水中含有木质素。 分解木质素的微生物:真菌中的担子菌。干朽菌、多孔菌、伞菌。 (七)烃类物质的转化 石油中含有烷烃 30% 、环烷烃 46% 和芳香烃 28% 。 1. 烷烃的转化 微生物:甲烷假单胞菌、分枝杆菌、头孢霉、青霉。 2. 芳香烃化合物的转化 芳香烃有酚、间甲酚、邻苯二酚、苯、二甲苯、萘、菲、蒽等。炼油厂、煤气厂、焦化厂及化肥厂的废水中含有芳香烃。 分解芳香烃的微生物: 酚、苯:荧光假单胞菌、铜绿色假单胞菌、苯杆菌 苯系物:甲苯杆菌 萘:铜绿色假单胞菌、溶条假单胞菌、诺卡氏菌 菲:菲杆菌、菲芽孢杆菌巴库变种等 苯并 α 芘:荧光假单胞菌、铜绿色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 苯和酚的代谢 苯、萘、菲、蒽的降解为如下图所示 苯的代谢 酚也是先被氧化为邻苯二酚,这样各类芳香烃在降解的后半段是相同的,可表示如下 蛋白质水解 蛋白质→胨→肽→氨基酸 降解蛋白质的微生物 种类很多 好 氧 细 菌——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好氧芽孢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及马铃薯芽孢杆菌 兼 性 厌 氧 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 厌 氧 菌——腐败梭状芽孢杆菌、生孢梭状芽孢杆菌 此外,还有曲霉、毛霉和木霉等真菌以及链霉菌 放线菌 。 氨基酸的转化 1 脱氨脱羧作用:有机氮化合物在氨化微生物的脱氨基作用下产生氨的过程称为氨化作用。 氧化脱氨 还原脱氨 斯提克兰反应:生芽孢杆菌对糖的代谢能力差,只能以一种氨基酸作为供氢体,以另一种氨基酸作为受氢体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得到能量的现象。 水解脱氨 减饱和脱氨 脱羧作用 机理分析 硝酸盐(NO3?)还原为亚硝酸盐(NO2?): 2 NO3? + 4 H+ + 4 e? → 2 NO2? + 2 H2O 亚硝酸盐(NO2?)还原为一氧化氮(NO): 2 NO2? + 4 H+ + 2 e? → 2 NO + 2 H2O 一氧化氮(NO)还原为一氧化二氮(N2O):2 NO + 2 H+ + 2 e? → N2O + H2O 一氧化二氮(N2O)还原为氮气(N2):N2O + 2 H+ + 2 e? → N2 + H2O (四)固氮作用 —— 在固氮微生物的固氮酶催化作用下,把分子氮转化为氨,进而合成有机氮化合物的过程。 固氮的基本反应式: 固氮微生物:根瘤菌、圆褐固氮菌、光合细菌等。 固氮作用分类: 1 自生固氮 自生固氮微生物可以在环境中自由生活,能独立进行固

文档评论(0)

w3388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