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课件第2章当代全球环境问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高毒性 致癌 致畸、致突变性作用 内分泌干扰作用 免疫功能的降低 神经功能的损坏 * 受越战期间美军化学武器“橙剂”的影响,阮诗华出生时畸形,至今体重只有四公斤(20岁)。 据统计,目前越南有15万名受到美军化学武器“橙剂”的影响畸形儿童。 * 在每年人类释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中,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其中最危险的高毒污染物质,可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 POPs的特殊影响包括癌症、过敏、超敏感、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生殖系统及免疫系统伤害等。 其中一些POPs还可通过改变荷尔蒙引起内分泌失调而破坏生殖与免疫系统,它们不仅危害暴露于POPs的个体,而且对他们的后代也有影响。 POPs还具有发展性与致癌性的特征,可导致动物以及人类的疾病、死亡、畸形儿等。? * 动物雌性化现象严重。英国的一项调查报告说,生活在工厂排污河流的石斑鱼发生了严重的雌化现象。在诺福克郡的艾尔河观测点,接受调查的雄性石斑鱼60%出现了雌性化的特征,不少石斑鱼的生殖器开始具有排卵功能,并出现了两性鱼。研究人员认为,排人何水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雌性激素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另外,专家在日本沿海北起北海道、南到鹿儿岛的22个县的93个点对荔枝螺进行了调查,发现87个点的荔枝螺的生殖系统出现异常,研究人员在它们体内发现了有机锡。 * 2004年3月初在英国西南部发现的三头六腿青蛙 * 日本米糠油事件中PCBs受害者的惨状 * 2. 稳定性 POPs物质具有抗光解性、化学分解和生物降解性,其共同特征是半衰期长,因此不易分解,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在地球可持续存在数年至数十年。 二恶英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可达10~15年左右。多氯联苯系列物在大气中的半衰期约3 天到114 年, 在水相中约60 天到2713 年,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约38 年到2196年 , 而其在人体内的半衰期约为7 年。 * 3. 蓄积性及生物富集作用 POPs 具有高亲油性和高憎水性, 虽然POPs不溶于水,但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内后,既不容易分解又不能被排泄出体外,从而长期蓄积生物体内,在活的生物体的脂肪组织中进行生物积累, 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 水体中的DDT浓度约为0.00005ppm ↓ 浮游生物 0.04 ppm ↓ 刚毛藻 0.08 ppm ↓ 网茅 0.33 ppm ↓ 螺 0.26 ppm 蛤 0.42 ppm 鱼 1.24 ppm ↓ 燕鸥 3.42 ppm ↓ 河鸥幼体 55.3 ppm 成体18.5 ppm ↓ 秋沙鸭 22.8 ppm ↓ 鹭鸟 26.4 ppm ↓ 银鸥 75.5 ppm DDT在食物链中的生物放大 * 4. 迁移性——“蚱蜢跳效应” POPs物质具有半挥发性,在室温下就能挥发进入大气层。能够从水体或土壤中以蒸汽形式进入大气环境或被大气颗粒物吸附,通过大气环流远距离迁移。在较冷的地方或者受到海拔高度影响时会重新沉降到地球上。而后在温度升高时,它们会再次挥发进入大气,进行迁移。由于其具持久性,所以能在大气环境中远距离迁移而不会全部被降解。这也就是所谓的“全球蒸馏效应”或“蚱蜢跳效应”。 * POPs 的全球迁移 * 三、主要的POPs物质 POPs Convention 有机氯农药 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 滴滴涕,六氯苯,毒杀芬 氯丹,灭蚁灵,七氯 工业化学品 多氯联苯 工业生产过程副产品 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PCDDs)、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 * 致癌性 致畸性 胚胎毒性 免疫毒性 生长异常 内分泌毒性 神经毒性 生殖毒性 二恶英的毒性效应 人和动物接触2,3,7,8-TCDD的许可量 * 1 pg = 10-12 g 四、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2001年5月23日12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签署了旨在严格禁止或限制使用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2004年11月11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正式对我国生效。按公约规定,我国将逐步削减和淘汰包括灭蚁灵、滴滴涕、二恶英在内的十二种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最具危害的污染物。 * * * * * * 由于臭氧层有效地挡住了来自太阳紫外线的侵袭,才使得人类和地球上各种生命能够存在、繁衍和发展。 * * * 光化学反应生成机制 * * 破坏生态系统 * * * * * * 沙进人退 * 5. 荒漠化治理及植被保护 * 1994年6月,联合国通过了《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 1994年12月,联合国第49届大会通过了115号决议,宣布从1995年起,每年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