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工种植中药材情况的调查报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县人工种植中药材情况的调查报告.doc

县人工种植中药材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摸清和了解全县中药材人工种植情况,县中药材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科技局)成立专门调查组,对全县22个镇53个人工种植1亩以上草本中药材的村和农户进行了实地调查,由于中药材范围较广,既包括木本药材、动物药材、矿物药材,如杜仲、银杏、枳壳、五味子、鹿茸、僵蚕、朱砂等,也包括草本药材,同时还有原归于中药材范畴的黄姜等,而本次调查仅限于草本中药材,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现状 (一)自然资源。我县地处陕西东南部、秦岭与巴山交汇处,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日照1800— 2200小时,平均温度15—16度,无霜期250天,境内山峦叠障,河谷密布,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和各类天然中草药生长条件。据《XX县志》记载,我县天然野生中草药品种多达496种,分属112科、284属。1985年全县药材公司经营收购地产中药材有215个品种,其中根茎65种,子实53种,全草25种,花叶14种,树皮10种,藤木6种,菌藻5种,动物25种,矿物7种。野生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有“中药材之乡” 之称。 (二)种植分布情况。近年来,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产业除烟草相对稳定外,蚕桑、黄姜等农村主导产业因价格波动大、比较效益低而连年畏缩,我县各地一些农民结合市场需求,自发尝试种植一些中药材。据初步调查统计,全县人工种植1亩以上的草本中药材品种63种,总面积12000多亩。其中,1000亩以上规模的品种有丹参、金银花、丹皮、柴胡、白芨5个品种,100亩以上的品种有白术、白芍、板蓝根、猪苓、桔梗、玄参、苦参、苍术等12个品种、100亩以下的品种有元胡、前胡、天麻、黄芩、急性子、知母、水百合等46个品种;种植范围涉及 22个镇259个村,占全县318个村的81。1%,其中边远、高山、产业不明晰的镇村人工种植面积相对较大,在区域布局上,神河流域多于汉江和小河流域,南区多于XX区和北区。 (三)生长期限及经济效益情况。经与农户和药材经销商了解,草本中药材生长周期越长价格越高,投入越大效益越好,反之则相反。如新森林公司种植的白芨,生长期限为5年,按现行价格每公斤460元(干品)计算,5年后亩产500公斤(干品)收入达23万元,除去成本,年亩收益为4。1万元;猪苓生长期为4年,每平方米投入400元,产量5公斤,每公斤售价200元,每平方米收入1000元,而丹参生长周期为 1年,种苗和肥料亩投入600元,产量200公斤左右,按西安自力药厂保护价每公斤8元,今年实际收购价为每公斤11元计算,亩年毛收益2200元,扣除种苗和肥料款,净收入1600元,比烤烟效益差,但比粮食作物高。 (四)收购、经营、加工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年收购中药材产值100万以上的经销商多达40多家,平均每镇都在2家以上,其中年收购产值超500万元的就达6家,如段家河李振中、李振雄,桐木刘胜富,吕河袁文注,甘溪丁云成,城关贺文龙等,这些经销商中部分具有简单初加工能力,有些还有自己的药材种植基地。全县有中药材专业协会11个,会员达1200多人,带动药材种植基地面积达4000多亩,其中仅XX县中药材协会发展白芨、柴胡等基地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全县挂牌中药材初加工企业1家,即XX县新森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年经销加工中药材品种 36个,收购中药材2000多吨,产值3000多万元,成为目前我县规模最大的中药材经销加工企业。20**年,县政府又招商引资西安自力中药集团来旬投资,当年在旬阳金寨、神河、赤岩、铜钱关、段家河等乡镇发展以丹参、板蓝根为主的订单种植合同3500亩,在旬即将投资3亿元兴建的地坤医药园建成投产后,产值可达10亿多元,利税2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将对我县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以及中药材产业的做大做强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存在问题 中药材在我县虽然种植历史久远,且有一定的面积,但至今仍未形成我县农民增收的一项当家主导产业,其主要原因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种植规模小且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由于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许多农户常根据市场现价来确定自己的种植品种,或自己主观判断和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利用边角薄地零星安排种植,面积普遍较小,且容易形成“一缺就上,一上就多,一多就下,一下就缺”的怪圈,往往是赚得没有赔得多。加之生长期长的,投资大见效慢;生长期短的,效益相对较低。因而在一个镇或一个村难以形成种植带动效应,更不会在全县形成单个品种的规模化种植。 (二)种植品种多且杂,没有地道当家品种。从调查情况看,全县人工种植品种多达60多种,真正达到千亩以上规模的仅有6个品种,而这6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