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脏腑辨证 第一节 心与小肠病辨证 第二节 肺与大肠病辨证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第四节 肝与胆病辨证 第五节 肾与膀胱病辨证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教学目标 1、掌握脏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审证 要点。 2、掌握脏腑兼病常见证候的辨证依据。 3、熟悉脏腑辨证的概念,基本方法,意义 及运用范围。 4、熟悉五脏病各自的病变范围、常见症候 及基本证型。 5、学会运用脏腑辨证的知识对临床典型病 例进行辨证。 概念: 脏腑辨证,是在认识脏腑生理功能、病理特点 的基础上,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体征及有关病情 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判断疾病所在的脏腑部 位及其病性的一种辨证方法。 简言之,即以脏腑病位为纲,对疾病进行辨证。 适用: 适应于内伤杂病的诊断,也是临床各科(内、 妇、儿等科)疾病辨证的基础。 地位: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核心。 内容: 五脏病辨证------主体 六腑病辨证 脏腑兼病辨证 意义: 能较为准确地辨明病变的部位。 是八纲辨证的具体和深入,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基本方法: 首先辨明脏腑病位 其次是要辨清病性 举例: 心悸怔仲、失眠健忘(病在心) + 身倦乏力、自汗、气短、脉虚等 (病性--气虚) 心气虚证 脏腑辨证的一般规律: 特征性症状和体征(定位) + 八纲、病性各证(定性) 第一节 心与小肠病辨证 心病常见证候: 心血虚证 心阴虚证 虚证 心气虚证 心阳虚证 心阳虚脱证 心火亢盛证 心脉痹阻证 实证 痰蒙心神证 痰火扰神证 瘀阻脑络证 小肠病常见症状: 尿赤涩灼痛、尿血 小肠病常见证候: 小肠实热证 一、心气虚证 【概念】 指心气不足,鼓动无力,以心悸、神 疲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成因】 1、素体虚弱 2、久病失养 3、先天不足 4、年老体衰 5、暴病伤气 【临床表现】 特有症状(定位): 心悸怔忡胸闷 + (气虚证) 神疲,气短,自汗,活动后诸症 加重,面色淡白、舌淡,脉虚。 【辨证要点】★ 心悸怔忡 + 气虚证 治则:补气养心 方药:四君子汤 二、心阳虚证 【概念】 指心阳虚衰,温运失司,鼓动无力,虚 寒内生,以心悸怔忡、心胸憋闷及阳虚 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成因】 1、由心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 2、他脏腑病证波及心阳 【临床表现】 特有症状(定位) 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痛 + (阳虚证) 神疲,乏力,气短,自汗,畏寒 肢冷,面色晄白或面唇青紫,舌 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或 结或代。 【辨证要点】 ★ 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痛 + 阳虚证 【鉴别】 心气虚证 疲乏等症表现明显 心悸胸闷气短 心阳虚证 有畏寒肢冷、色晦暗 等表现 三、心阳暴脱证 【概念】 指心阳衰极,阳气欲脱,以心悸胸痛、冷 汗、肢厥、脉微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 【成因】 1、由心阳虚证进一步发展 2、寒邪暴伤心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