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2课百舸争流的试题.ppt

2017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2课百舸争流的试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例题】 (2009·广东文基)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 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 ( ) 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C.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解析: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物质是世界的本 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A项属于古 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C项不是唯物主义的三种 基本形态都坚持的观点。 D [例题] (2009·上海高考)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 料中的两种观点都把水作为世界的本原,也就是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2007年高考江苏卷政治试题9)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判断: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A 【误点警示】对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观点掌握不牢固,分不开 矫正训练 欧洲有一首古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地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解析:本题错选B、C的原因在于对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的观点掌握不牢固,区分不开,该古诗中把“阿玛诗(即海洋)”看作是万事万物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选A。 A (07广东高考B卷15)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总体上看,黑格尔哲学体系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008·广东) 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 到水热,将湿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 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这种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解析 认为自身感觉第一,“物”第二,颠倒 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选B。 [例题] (2009·广东高考改编)“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种观点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题干中的观点把事物的存在取决于“我”的感觉,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因此应选B。 (2009·江苏) 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 的是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解析 “我思故我在”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项 也是这一性质的观点,因此当选;A、C、D项均为客 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不选。 (2010山东卷)25.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A。注意“上帝” 与“核聚变” “向性运动”,体现①③;②④与题意不服。 (2008·广东文基)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②一元论和二元论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 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与 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①②不符合题意。 (2010四川卷)29.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下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吕氏春秋·自知

文档评论(0)

妈妈王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