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史之电影的发明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影视史论 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脉络与历史价值 关于电影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态的存在--第七艺术 电影具有新闻传播载体的功能 电影已渗透入人类的生活,成为一种文化形态,并包含教育、宣传、政治等诸多内涵,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电影是一种以现代现代工业为物质基础的艺术产品的生产,属于生产和再生产的经济领域 电影作为艺术家的精神创造,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 电影是以艺术为特制的一种大众娱乐形式 电影史研究内容 视听语言发展史 电影技术发展史 电影经济史 世界电影史 一、 电影技术的发明(1832--1895) 二、 无声电影时期(1895--1927) 三、 电影艺术的成熟期(1927--1945) 四、 电影艺术的发展期(1946--80年代末) 五、 高科技时代的电影艺术(90年代--至今) 世界电影史 一、电影的诞生 二、电影叙事形式的发展 三、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四、美国好莱坞的黄金时代 五、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六、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七、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八、民族电影兴起中的日本电影 九、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 十、新好莱坞电影与新德国电影 中国电影史 一、中国电影的兴起(1896--1932年) 二、三十年代电影(1932--1937年) 三、抗战及战后电影(1937--1949年) 四、“十七年”中国电影(1949--1966年) 五、“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1966--1976年) 六、“新时期”的中国电影(1976--1989年) 七、多元发展时期的中国电影(1989以后) 八、香港电影、台湾电影 电影的发明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奥古斯都·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用自己研制的活动放映机公映了他们拍摄的10部电影 人们将卢米埃尔兄的电影的公映日作为电影的诞生日。 电影是众多人共同创造的,是世界科技发展的综合产物 电影产生的物质条件--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人的视听感知特性 视觉暂留原理 人所固有的生理心理感应特性。即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物像 在视网膜上还能够停留一段短暂的时间。 心理补偿机制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的视知觉具有想象补充的功能,即“完型”的需要。当图形出现缺口时,人的视知觉会有将其补充恢复到应有“完型”状态的冲动。同样一格格静止画面也会被补充为完美的运动过程。 视觉暂留 1824年,英国人彼得·马克·罗热发现“视后像”的存在和机理,图像在大脑中的存留时间在1/5秒--1/20秒之间 1829年,由比利时科学家约瑟夫·普拉托通过观察太阳,确定视觉暂留原理,并将视觉存留时间定为1/10秒--1/4秒 英国人法拉第提出了视觉转换频率问题,他认为“外在物体映入视网膜的形象,在未消失前的瞬间是和以后的映像相连的” 电影胶片以每秒24格画面的速度匀速转动,一系列静止的画面会给观众造成连续的视觉印象,产生运动感。 最早的电影每秒12帧,看起来动作较快 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 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Phenakistiscope)。 “诡盘”使静止的分解图像产生了动感,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 乔治·霍纳尔1834年发明的“活动连接盘”或称“走马盘”或“旋盘”,类似中国的“走马灯” 似动现象 似动现象: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 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生理依据:当眼睛从一个刺激转向另一个刺激时,相关肌肉的动感线索被 大脑神经解释为物体的运动 。因此,产生运动知觉的必要条件是眼睛同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的改变,而不完全是实际物体的移动。 似动现象是人的视知觉的固有特点,格式塔心理学就是从研究似动现象开始的 完型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一些观点 “型”是经验中的一种组织和结构,与视觉感觉活动密不可分。它不是静态的和不变的印象,也不是各部分机械相加的和,而是将各部分的感觉凑成一个整体。 阿恩海姆证明:感知,尤其是视知觉,具有思维的一切能力,即视知觉本身具备了思维功能,具备了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 即使事物的某一部分被掩盖、中断或暂时缺席,它也会被观看者完整真实地“看出来” 完形心理学家 明斯特伯格的观点 深度感和运动感是电影影像感知的最基本层次,也是一种全新的艺术知觉形式 影像的运动是观众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加以补充完成的。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不自觉或自觉的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对影片画面之间断裂做出心理补偿。 观众对影视媒体中运动影像的感知是根据左右对称、近大远小等日常生活中对运动和空间的感知,组织感官材料的结果。 银幕上的运动不是真实的,是在观众的头脑中完成的。因此电影不存在于银幕,只存在

文档评论(0)

treyhbgf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