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第九章2精读.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学习内容 了解数据的分类和整理方法; 了解集中量、差异量、相关量的概念、方法; 掌握研究数据的整理和制作统计图表的方法; 会计算常用的集中量、差异量、相关量并作适当的说明。 教育科学研究结果定量描述的数学工具是统计方法。 教育统计分为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两部分。 描述统计用来描述变量的空间分布和关系。 如对集中量数(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等)、差异量数(平均差、方差、标准差等)、相关量数(如积差相关系数、等级相关系数、质量相关系数等)的计算。 广义: 对研究获得的有效内容进行统计处理,使其成为用数据形式和数据表现形式的研究材料,以数量化的方式说明研究结果,称为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狭义: 对研究搜集的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分类、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计算各种特征量。 第一节 研究结果的初步整理 对研究数据进行分类; 编制统计图,绘制统计图。 1、数据检查; 2、数据分类; 3、编制次数分配表; 4、绘制统计图表。 教育科学研究中收集的研究数据又称为随机变量。 一般分为名称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四种类型。 四种变量在性质上具有递进的关系,即适合前一种变量的统计方法也能用于后一种变量,反之则不然。 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分类的原则: 以研究目标、任务的需要为依据; 从概念上对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作出明确、严格的界定; 分类依据前后一致; 考虑到统计方法的可能性。 审核数据: 研究总体; 研究的个体。 统计表是用来表达统计指标与研究对象之间数量关系的表格。 统计表的优点: 1.可以避免文字的冗长叙述; 2.易于比较各个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 3.便于检查计算错误和项目遗漏。 (1)统计表的结构 统计表一般由表的序号、标题、标目、数字、表注等要素构成。 表号、标题 表号位于表的左上方。如果文章中有数张统计表,就需要按出现的前后顺序编排序号。 标题是统计表的名称,它概括了表的内容,一般写在表的顶端中央。 标目 标目按照统计表中的位置可分为横标目和纵标目。 横标目位于统计表的左侧,说明横行的数字;其顶端(即表的左上角)说明横标目的标目,叫做总横标目;纵标目一般写在表的上方,说明纵列的数字。 数字、表注 数字是统计表的主体,即为表中各组成部分的统计数据。 表注是统计表的附加部分,即为必须加以补充或说明的事项,以简短扼要的小号字附在统计表的下方。 统计表的基本格式 (2)统计表的种类 根据所选分类标志的数目,统计表可分为三种: 简单表; 分组表; 复合表。 某高中1999—2003年中考 录取人数统计表 分组表 数据资料只按一个标志(品质或数量)进行分组列成的统计表称为分组表。 下表是按品质标志分组的统计表。 某校7年级3班54名学生的 数学和英语成绩统计表 复合表 数据资料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分组列成的统计表称为复合表。 下表是按班级、性别、操行评定等级三个标志进行分组的复合表。 某校6年级学生操行评定结果统计表 统计图是通过图形比例来表达统计指标与研究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由标题、图号、图形、坐标、图注等项组成。 统计图的特点是形象生动、直观、引人注目。 条形图; 线形图; 圆形图。 条形图可分为单式和复式两种 (某中学毕业生实验能力问卷调查结果单式条形图) 单式条形图 复式条形图 复式条形图用来表示两组或更多组数据资料的次数比较。 圆形图 次数分布也称为频数分布,指的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或者指一批数据在按等距划分的各个区域(组)出现的次数情况。 次数分布的表和图是规范的统计表与统计图。 (1)具体步骤 编制次数分布表的具体步骤为: 求全距; 决定组数; 确定组距; 确定组限和计算组中值; 归类和登记。 求全距 全距就是全部数据中的最大值减最小值,用字母R表示。 定组数 组数一般是根据数据资料的性质和数据的多少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数据在100个以上可分为10—20组,数据在100个以下可分为5—10组。 求组距 组距就是每一组的间距。 组距用字母i表示。 为计算方便,一般取奇数或5的倍数。 定组限 组限即为每一组的界限,该组中的起点数值(最小数值)称为下限,终点数值(最大数值)称为上限。 注意:如果某一数值正好与某一组的上限一致,应遵循统计学分组时的“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将其划归下一组。 求组中值 组中值是居于一组中间的数值,其计算公式为:组中值 (上限值 + 下限值)/2 如以“10”为组距,则“80—90”一组的组中值为:组中值 79.5 + 10/2 84.5 归类划记 当组距、组限及组中值确定以后,就可以将全部数据“对号入座”,编制出次数分布表。 表9—2某中学8年级1班期中考试成绩

文档评论(0)

treyhbgf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