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色谱分析法 内 容 近50年中,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及毛细管电泳法飞速发展,形成了一门专门的科学—色谱学。 色谱法是现代分离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必不可少的分析工具。 第一节 色谱法发展简史 色谱法溯源:应用于分离植物色素 将含有植物色素(植物叶的提取液) 的石油醚倒入管中。玻璃管上端立即 出现几种颜色的混合谱带。用石油醚 冲洗,随着石油醚的加入,谱带不断 地向下移动,并逐渐分开成几个不同 颜色的谱带,继续冲洗就可分别接得 各种颜色的色素,可分别进行鉴定。 色谱法由此而得名。 第一节 色谱法发展简史 1903年: 俄国植物学家M.S.Tswett 发现色谱现象 1906年: 正式命名色谱法(chromatography) 30~40年代: 薄层色谱与纸色谱——分离技术 50年代: 气相色谱法(GC)——分离分析方法 现代色谱法的第一个里程碑 60年代: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现代色谱法的第二个里程碑 第一节 色谱法发展简史 70年代: 高效液相色谱(HPLC)迅速崛起 现代色谱法的第三个里程碑 90年代: HPLC-MS仪器商品化 80年代初: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 80年代末: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 90年代: 毛细管电色谱法 (一)定义 色谱分析法简称色谱法或层析法,是一种物理的或物理化学的分离分析方法。它利用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在相对运动、相互不溶的两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别,经过连续多次在两相间的质量交换,从而使不同组分得到分离,然后再逐一进行检测。 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在色谱分离中固定不动、对样品组分起保留作用的相称为固定相。 流动相(mobile phase):在色谱分离中与固定相处于平衡状态、携带样品组分流过固定相的另一相称为流动相。 被固定相保留:当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间达到动态分配平衡时,此时分配在固定相的组分部分叫做被固定相保留。 被流动相洗脱:当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间达到动态分配平衡时,此时分配在流动相的组分部分叫做被流动相洗脱。 色谱仪:可完成色谱分离并具有在线检测器的仪器。 色谱柱:将固定相装于柱管内构成色谱柱。 色谱分析条件:在色谱分离中,所使用的固定相、流动相、检测器的操作条件构成了色谱分析条件。 (二)分离基本原理 (三)特点 高灵敏度 高选择性 高效能 分析速度快 应用范围广 定性能力差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GC) 以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LC) 以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法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SFC) 以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法 柱色谱法 (column chromatography) 将固定相装在柱管内构成色谱柱,色谱过程在色谱柱内进行的色谱法 填充柱、毛细管柱、微填充柱色谱法 平板色谱法 (plane chromatography) 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 薄膜色谱法 分配色谱法 吸附色谱法 离子交换色谱法 空间排阻色谱法 亲和色谱法 化学键合相色谱法 毛细管电泳法 毛细管电色谱法 1.分配色谱法(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 固定相为液态,利用样品组分在固定相或流动相中的溶解度不同所造成的分配系数的差别而实现分离。 2.吸附色谱法(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 固定相为吸附剂,靠样品组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系数(吸附能力)差别而实现分离。 3.离子交换色谱法(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IEC ) 固定相为离子交换树脂,靠样品离子与固定相的可交换基团交换能力的差别而实现分离。 4.空间排阻色谱法(体积排阻色谱法/凝胶色谱法)(steric exlusion chroma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