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6岳麓版必修1预案.ppt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6岳麓版必修1预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标准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战争的概况 1、开始: 1894年7月,日本挑起战端。8月,清政府迎战。 2、四次战役: 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2、八国联军侵华的概况 (1)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略战争。 (2)义和团进行了天津、北京保卫战 (3)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劫,罪恶累累。 在下列侵略战争中,侵略者攻入北京烧杀抢掠的两次是( ) ① 鸦片战争 ② 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 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D.维新变法运动兴败的过程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率军进入紫禁城 听命于联军的巡捕将义和团团民押往刑场 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宁死不屈的 义和团团民 八国联军在北京 朝阳门外屠杀义 和团团民 还我江山还我权, 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 不杀洋人誓不完。 男练义和拳,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主观: 客观: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慈禧太后 光绪帝 1901年9月奕劻与李鸿章同十一国代表签订《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签订:1901年、11国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对中国有哪些危害? 内容: 危害: 《辛丑条约》 内 容 影 响 便于列强在外交上控制清政府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1901年 11个国家 ①赔 款4.5亿 ②划 使馆界 ③拆 炮驻兵 ④严 禁反帝 ⑤改 外务部 加重负担,控制经济 列强侵华大本营,加强对清政府政治控制 列强控制京津地区,便利了对清政府武装监督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小组讨论 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项目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加深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的社会 程度 B 19世纪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是( ) A 、清政府反对日本侵略朝鲜 B 、抵制俄国在中国东北的扩张 C 、清政府软弱可欺 D 、为满足国内垄断资产阶级的贪欲 D B 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 ① 到北京拜访中国外务部 ② 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③ 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 ④ 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B * * * 甲午中日战争 (1894.7.—1895.4.) 材料一:“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 材料二:“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 ——《读者》 为什么说现在的日本既是离我们最近又是离我们最远的国家?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大陆政策 台湾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 第二步:征服朝鲜; 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 第四步:征服全中国; 第五步: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派兵帮助镇压 日本乘机派军队开进朝鲜 一八九四年六月,日海陆军八千人在朝鲜仁川登陆。 保全自身实力和北 洋地盘,幻想通过“避战求和”的外交途径遏制日本的侵略。 忙于自己的六十大寿庆典,希望对日“和平了事”。 李 鸿 章: 慈禧太后: 国难当头,慈禧做“万寿盛典”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大陆政策”的出台 爆发东学党起义 日本: 朝鲜: 中国: ——必然性 ——导火线 ——可乘之机 中日一战不可避免 结论: “避

文档评论(0)

ss558633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