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短诗五首》教学设计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外短诗五首》教学设计2.doc

《中外短诗五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断章》、《风雨》、《错误》 一、教学设想 1、教材解读 《断章》写于1935年10月,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就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即由此而来。通过两组意象,诗人表达了一种相对平衡的观念,抒发了诗人的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为依存。 《风雨》一诗以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这片大海的既有信心又有迷惘的复杂心情。 《错误》一诗中,诗人主要用了“东风”“柳絮”“青石”“街道”“春帷”“窗扉”等意象,描写了一个江南女子倦守春闺,苦苦等候出远门的亲人,一颗心像江南小城一样寂寞,又像春帏和窗扉那样紧锁。这时候,一个游子从江南小城走过……但“我”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在“达达”前行的马蹄声中,一个哀婉而有几分伤感的故事还没开始就结束了。一般说来,诗中的“你”往往被理解为闺中怨妇的形象。 2、教学目标 (1)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能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2)通过反复的诵读,品味诗歌的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性的语言。 3、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体会小诗的意味和情趣。 (2)抓住诗歌所营造的瞬间画面和气氛,体会诗人的感情。 (3)理解“风雨”“美丽的错误”等意象的含义。 二、教学步骤 1、创设情景(幻灯片显示两首当代短诗)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而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2、齐读交流感悟 导入话题 教师点拨: 这是我中学时代很喜欢的两首诗,当我读着《断章》和《错误》时,这两首诗就在眼前晃着,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其中的原由? 明确:阅读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很相似。(可就诗意与同学简单进行交流) 教师点拨:读诗若能抓住诗中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就能较准确地把握作者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了。 《一代人》中的“黑夜”在这里指十年浩劫给中国大地笼罩一片乌云,是社会现实的折射,“黑色的眼睛”就有了双重寓意,一是指这双眼睛曾被“黑夜”所欺骗和熏染,一是指这双眼睛在被欺骗后发生了深刻的怀疑,它在黑暗中渐渐培养起了一种觉悟,一种适应力和穿透力,它具有全新的品质,最终成为“黑夜”的叛逆,成为“寻找光明”的生命意志的象征。“我”寻找光明,加大了“光明”与“黑夜”的差异,体现了那个时代在恶势力的挤压下不放弃对真理的追求的精神。“黑夜”、“黑色的眼睛”等意象成为了解读该诗的关键。 《一棵开花的树》则通过“求”“盼望”“颤”“等待”等表现抒情主人公心理的关键词语,让我们浮想联翩,“树”这个意象所代表的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纤弱、柔美的她羞怯地守侯在路旁,祈祷着,激动着,渴望着,她所钟情的人会注意到她。诗人表达了女性对爱情祈求的心情、被动的等待。 3、师生互动 (1)交流字词积累卡片(幻灯片打出) 卞氏(biàn) 跫音(qióng) 芦狄(dí) 春帷(wéi) 舵手(duò) 窗扉(fēi) (2)学生出示在课前熟读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后发言解答,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4、品读《断章》,讨论小结:从字面上看,《断章》极其短小,好像看一遍就懂,又似乎觉得简单的字眼里蕴藏着很深的道理。仔细品味,你认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教师可提供几组有关《断章》诗意的资料: 学者、翻译家李健吾先生认为,这首诗再“装饰”两字上做文章,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的悲哀——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 评论家章亚昕认为,《断章》写了一位绝代佳人。诗人不去说“你”如何美,而是去叙述她如何成为如痴如醉的审美对象、“风景”的一部分,而是去描写她如何成为日思夜想的恋爱对象、“梦”中的花朵。不写她的外貌,而写她引起的痴情,就能造成抒情的内在,意味的微妙。(诗人臧克家也有同感) 《断章》这首小诗,诗人回忆它的创作过程说:“此四行无意中得之,原拟足成一首完整的诗,接着感到说完了,也无需多说,可独立成篇,故名《断章》。”“写于一九三五年十月,触景生情,储藏在记忆中,当还远远早于这个日期”。“这是抒情诗,当然说是情诗也可以,但决不是自己对什么人表达思慕之情,而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

文档评论(0)

dreamzhangn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