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代官吏服饰——戎 服 唐代的戎装,还有袍(用于将军、军士)。公元694年以后,在将帅袍服上绣有雄狮、猛虎、飞鹰等象征性图纹,变现武将的勇猛。唐代武官戴武冠。唐代服装有裤褶之制、腾蛇之制。所谓裤褶之制,就是上着褶下缚裤,便于骑马。例如质地方面,五品官以上,用细綾及罗制成;六品官以下,用小綾制成;颜色方面,三品官以上服紫色,五品官以上服绯色,七品官以上服绿色,九品官以上服碧色。 当时军队有一半以上配有铠甲。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写道“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边塞要地,“将军金甲夜不脱”;可见,边防线上的官兵昼夜铠甲不离身,他们为守护边疆而牺牲自我、坚持不懈。据《唐六典》记载,最著名的是明光铠。它以十字形甲系结在胸前,左右各有一块围护和肩缀披膊。腰下部左右各有一块“膝裙”,小腿各加一只“吊腿”。有的在铠甲前身左右两片上,各在胸口处装有圆形护镜,铠甲背部连成一片。前后两甲在肩部用带扣相连。两肩披膊作两重,上层作虎头状,烘托出猛虎般威风的气势。中宗时,甲的形制又有变化,披膊作龙头状,表达对君王的效忠。还有绢布甲,是用绢帛之类的纺织品制成,结构轻巧,造型美观,但不具有防御能力,多为武将、侍卫平时服饰,以显示皇家军队的威严。 唐代官吏的毡帽比较厚,而且坚固。据说,唐宪宗元和年间,裴晋公早朝时,突然有人持刀行刺,刀子刺进帽檐,由于唐宪宗戴的是厚毡帽,才躲过一劫。唐代官吏按品级不同分别佩带金、银、铜制的鱼符,他们将金属鱼形的符信装在袋里,这种袋叫鱼袋。鱼符上面刻有姓名并且分成两盘,一盘在朝廷,一盘自带。如有迁升,以鱼符相合为证。鱼符也是出入宫廷的凭证,它的质料因官阶等级不同而不同。例如三品官以上佩金鱼符,五品官以上佩银鱼符。到了天授二年,改为佩龟,三品官以上龟袋饰金,四品官龟袋饰银,五品官龟袋饰铜。直到中宗,又恢复了鱼符。 唐代的革带不用带钩,而用带扣板扣结。带上装有带銙,这是一种方形饰片,依官职品阶不同饰片质地有所区别。例如,二品官以上用金銙,六品官以上用犀銙,九品官以上用银銙。 唐代文武官员都穿靴。当时,不仅有皮靴,还有马靴。高承的《事物纪原》“唐马周以嘛为之”,指的就是麻布制的靴。到南唐时,还出现一种比较讲究的“银缎靴”。 唐代女装演变迅速、表现性强。在唐代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女装的种类较多,最流行的有“襦裙服”、“胡服”、“女着男装”三种配套服饰。 唐代女子最有特色的服饰要数胡服与女着男装,这是封建社会兴盛期服饰的一大特点,究其原因,一是社会的开放,女性着装的自由度很大 ;二是受西北民族及外来服装的影响 ;三是妇女猎奇和求异的着装心理的内在作用。胡服、女着男装这两种服装主要流行于初唐至盛唐时期,穿着者不分尊卑,有时还互为影响,或混穿于一身。 第三节、唐代女服 一、襦裙服 襦裙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是中国古代中原女子的传统装束。唐代的“襦裙服”包括 :上着短襦或衫,下着裙,佩披帛,有时外套半臂(即短袖)。唐代妇女非常流行襦裙服这种配套打扮, 上身着窄小的襦,襦的领口造型各异,变化丰富,有鸡心领、圆领、方领、斜领等。到盛唐时又流行一种袒领,里面不穿内衣,把整个前胸都坦露出来,可见女性胸前的乳沟。这是中国服饰演变史上一种大胆的性感设计,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思想的开明以及时尚的开放,是唐代女性表现自身美的勇敢精神的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第一次在自由的空气中塑造自我形象的重要标志。 襦 一般只长到腰,很短,是唐代女服的特点。与此相近的衫,却长至胯或更长。唐女的襦、衫等上衣是各个阶层的常服。 裙 唐代妇女下裳为裙。这是当时女子非常重视的下裳形式。制裙面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别,通常以多幅为佳。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下身仅着抹胸,外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 短襦长裙是隋代女服的基本形式。它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群腰系得较高,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穿短襦、长裙、披帛的妇女(唐张萱《捣练图》局部) 女子外披“披帛”的情形 穿袒领短袖短襦、长裙的妇女 陕西西安王家村唐墓出土的三彩陶俑 唐朝诸多新颖的服饰中,胡服是影响最为巨大的一种。胡服,指胡人所穿的衣服,即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历史上称北方的民族为“胡”)的服装,与当时中原地区宽大博带式的汉族服装,有较大差异。一般多穿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紧窄,活动方便,史称“胡服”。 二、胡服 在唐代,胡服之所以流行,很大原因可能是与当时胡舞的流行有关。唐代的胡舞很受欢迎,据说当时唐玄宗、杨贵妃和安禄山都是跳胡舞的好手。胡舞的种类繁多,共有十几种之多,既有从西域传来的胡歌舞,又有从中亚塔什干一带传至的以跳跃形式去表演的“胡腾舞”,从中亚细亚撒马尔汉传来的“胡旋舞”,以及非常受欢迎的“霓裳羽衣舞”等。 穿胡服的妇女 三、女着男装女着男装 女着男装在
文档评论(0)